全球性大气环流复习课件专用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A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B 地转 偏向力 C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D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0? 30?N 60?N 90?N (1)考虑A: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赤 道 低 压 带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2 4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7 6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1 3 5 8 9 10 (2)考虑A、B----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赤 道 低 压 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地东北 东 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23°26′N 23°26′S 66°34′S 66°34′N 0° (3)考虑A、B、C----高低纬间质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4、根据海平面气压分布判断季节 7月——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亚欧大陆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北半球气压带呈快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4、根据海平面气压分布判断季节 亚欧大陆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所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北半球气压带呈快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1月——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一月 七月 (4)考虑A、B、C、D----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60?N 30°N 亚 欧 大 陆 洋 大 西 洋 太 平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亚洲(印度)低压 亚速尔 高压 夏威夷 高压 冬 夏 冬 夏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比较 高温高湿 温暖干燥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性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成因 印度洋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 太平洋 蒙古、西伯 利亚 源地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分布 西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风向 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 季节 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 3、大气环流的作用 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 和水汽得到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热量平衡和水 平衡;同时对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是指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分 布 风 带 成 因 属性 00--300 300--600 600--900 信 风 中纬西风 极地东风 副热带高压指向赤道低压 干燥 副热带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 温湿 极地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 冷干 00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 热力原因?热低压 上升 湿热 属性 气流 成因?特征 气压带 分布 300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力原因?热高压 下沉 干热 600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原因?冷低压 上升 温湿 900附近 极地高气压带 热力原因?冷高压 下沉 冷干 例证(2008·江苏高考)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1)~(3)题。 (1)上述“某月”是 (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 高温多雨 B. 低温少雨 C. 温和多雨 D. 炎热干燥 答案 :(1)C(2)A(3)D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30°N~40°N,南半球则主要分布在20°S~30°S。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第(2)题,甲地位于10°S附近,7月份,该地受东南信风控制。第(3)题,乙地位于30°N~40°N之间,属于地中海式气候,此时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