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九年级化学上册 4.4 化学式与化合价(2)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001].docx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九年级化学上册4.4化学式与化合价(2)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九年级化学上册4.4化学式与化合价(2)主要包括化合价的应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以及常见化合物的化合价计算。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上节课所学化合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紧密相关,学生在掌握化合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计算化合物的化合价。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意识。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提升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增强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勇于质疑、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化学在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作用的正确认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化合价的计算方法:重点是理解化合价的概念,掌握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并能正确计算元素的化合价。
2.化学式的书写规则:重点是掌握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规则,包括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等。
难点:
1.复杂化合物的化合价判断:对于含有多种元素的复杂化合物,判断各元素的化合价是一个难点。
2.化学式的书写与验证:在书写化学式时,如何确保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包括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学式的平衡。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巩固。
2.设计一系列逐步增加难度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复杂化合物的化合价判断。
3.引导学生运用化合价计算来验证化学式的正确性,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书写化学式的问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以及配套的练习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合价计算示例图表、以及相关化学实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根据需要,准备演示或学生操作的小型实验器材,如电子天平、烧杯、试管等,确保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安排实验操作台,确保学生能够舒适地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图片,提问学生如何识别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引发学生对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学习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化合价概念,引导学生回忆化合价的基本规则。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包括元素符号、化合价表示方法、化学式的平衡等。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化合物实例,如H2O、NaCl等,展示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和化合价的计算。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如“如何判断化合物的化合价?”、“如何书写氧化物的化学式?”等,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化学式书写和化合价计算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知识点。
4.实验操作(约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如何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并验证化学式的正确性。
-教师演示实验步骤,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化学式书写和化合价计算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实验中的发现和疑问,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以及查找相关化学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合价信息。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创设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包括元素符号、化合价表示方法以及化学式的平衡。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如水(H2O)、氯化钠(NaCl)等。
2.能力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例分析和互动探究,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化合价计算方法,解决复杂化合物的化合价判断问题。
3.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