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ppt)小城镇环境规划 黑龙江大学 杨士林.ppt

发布:2016-10-17约4.6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城镇环境规划与管理 黑龙江大学 环境科学系 杨士林 Ysl3000@126.com 一、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理论;熟悉技术方法;具备简单工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8): 三、参考书目 1、小城镇生态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 袁中金,钱新强 2、小城镇规划原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陈丽华 3、小城镇规划技术指标体系与建设方略,建筑,汤铭潭 4、小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建筑工业出版社,胡晓东 五、考核方式:开卷考试,2011年12月28日 1 概论 小城镇,小城镇环境,小城镇环境规划 2 小城镇生态环境功能区划 区划依据,区划程序与内容,区划的方法 3 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环境调查,预测,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 4 小城镇水环境规划 技术流程,水环境调查与评价,水环境预测,水环境规划方案 5 小城镇大气环境规划 技术流程,大气环境现状调查,污染预测,大气污染整治规划 6 小城镇噪声环境规划 现状调查,预测评价,噪声污染控制方案 7 小城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 固废污染现状,固废排放预测分析,处理处置方案 8 小城镇环境规划技术导则 技术导则,案例分析 1 概论 -“小城镇,大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和建设小城战的战略定位,它对带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0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1年底,全国建制镇总数20347个,比改革开放初期2176个增长了近10倍。小城镇的迅速崛起,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繁荣,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实现社会进步。 -2002年5月17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建设部制定了《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环发[2002]82号)。 1.1 小城镇 1.1.1 小城镇定义 是介于城市与乡村居民点之间,兼有城与乡特点的一种过度型居民点。它是城之尾,乡之首。是城乡结合部区域的整治、经济、文化中心。发挥上接城市,下连农村的社会和经济功能。小城镇是我国城乡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小城镇的界定: 主要载体是县城镇、中心镇和一般镇3个等级的建制镇。 2002年我国小城镇统计情况 1.1.2 小城镇分类: 1.1.3 小城镇特点: (1)城之尾,乡之首; (2)数量大,分布广; (3)区域差异明显; (4)人口结构复杂; (5)基础设施不足。 1.2 小城镇环境 1.2.1 小城镇环境特点 (1)环境容量大,自然净化能力强; (2)污染物种类少,总量小; (3)受气候带制约力弱,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4)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相对较弱。 1.2.2 小城镇环境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跟不上,总体环境质量差; (2)原生环境遭到严重侵害,原生环境与派生环境格格不入; (3)市政设施不完善,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严重; (4)面临大城市环境污染转嫁的危险; (5)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落后; (6)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 1.2.3 小城镇环境污染特征: 小城镇类型多,自然生态环境差别大,城镇建设速度快,产业类型调整变化灵活,污染类型复杂。 (1)城镇建设缺乏环保意识,规划布局不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环境管理滞后; (3)乡镇工业污染加剧; (4)周边农村污染影响严重。 1.3 小城镇环境规划 1.3.1 小城镇环境规划 -是从战略、宏观、综合、未来等角度协调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同步发展。通过优化决策,使小城镇的聚落环境更加适合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3.2 小城镇规划与小城镇环境规划 -小城镇规划直接决定了城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是一个规划体系,包括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给排水规划、旅游规划等。 -小城镇环境规划是小城镇总体发展规划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各专项规划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1.3.3 小城镇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 -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2)基本原则 -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小城镇产业结构和规模; -坚持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的原则; -坚持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 -坚持小城镇环境规划服从城市、区域、流域环境规划;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坚持小城镇的传统风貌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文化古迹保护相结合,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3.4 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编制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