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妇产科主治330-妇产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押题密卷1.docx

发布:2025-03-27约1.36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妇产科主治330-妇产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押题密卷1

单选题(共98题,共98分)

(1.)胎头衔接是指

A.枕骨进入骨盆入口平面

B.顶骨进入骨盆入口平面

C.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江南博哥)面

D.双顶径到达坐骨棘水平

E.双顶径到达坐骨结节平面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这是一道概念题,考核学生对什么是胎头衔接这一概念的理解。常见错误为选A或D。胎头衔接表示的是胎头和母体骨盆的位置关系,胎头的标志点是双顶径,骨盆的是骨盆入口,胎头衔接是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先露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2.)正常枕先露分娩时,仰伸发生于

A.胎头拨露时

B.胎头着冠时

C.胎头枕骨在耻骨弓后时

D.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

E.胎头后囟在耻骨弓后时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完成内旋转后,胎头下达到阴道外口时,宫缩及腹压的力量使胎头继续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力又将胎头向前推进,二者的合力使胎头向前向上,枕骨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故本题选D。

(3.)关于妊娠合并重度缺铁性贫血对胎儿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当孕妇患有重度贫血时可导致胎儿窘迫

B.当孕妇患有重度贫血可引起胎盘缺血而发生胎儿发育畸形

C.当孕妇患有重度贫血时可导致早产

D.当孕妇患有重度贫血时可导致死胎

E.当孕妇患有重度贫血时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铁通过胎盘从母亲运至胎儿是单向运输,不能逆向转运。而且孕妇骨髓和胎儿在竞争摄取母体血清铁的过程中,一般以胎儿组织占优势,故一般情况下胎儿缺铁程度不会太严重。若母体缺铁严重时,红细胞生成减少,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使子宫胎盘缺血、缺氧,易造成胎儿生长受限、宫内窘迫、早产、死胎等不良后果。

(4.)妊娠期容易发生心衰的时间是

A.妊娠20~24周

B.妊娠24~28周

C.妊娠28~30周

D.妊娠32~34周

E.妊娠34~38周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心排出量的增加是妊娠期循环系统最重要的改变。心排出量自妊娠8~10周逐渐增加,妊娠32~34周达高峰,心脏每搏输出量平均约为80ml。故妊娠32~34周心脏负荷较重,易发生心力衰竭。

(5.)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是()。

A.阴阜

B.阴蒂

C.阴道前庭

D.大阴唇

E.小阴唇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阴阜即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青春期该部皮肤开始生长阴毛,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

(6.)胎儿无缺氧依据

A.10分

B.8分

C.6分

D.4分

E.2分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在B超下观察胎儿在30分钟内的呼吸运动、肌张力、胎动,结合羊水暗区垂直深度及无应激试验进行综合评分,10分提示胎儿无缺氧依据;8分伴羊水量少可疑有急慢性缺氧,应加强监测;6分可能有急慢性缺氧,复查后仍为6分,应结束分娩;4分很可能有急慢性缺氧,当日复查仍小于6分应结束分娩;2分基本肯定有急慢性缺氧,应尽快结束分娩。

(7.)可能有胎儿急慢性缺氧

A.10分

B.8分

C.6分

D.4分

E.2分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在B超下观察胎儿在30分钟内的呼吸运动、肌张力、胎动,结合羊水暗区垂直深度及无应激试验进行综合评分,10分提示胎儿无缺氧依据;8分伴羊水量少可疑有急慢性缺氧,应加强监测;6分可能有急慢性缺氧,复查后仍为6分,应结束分娩;4分很可能有急慢性缺氧,当日复查仍小于6分应结束分娩;2分基本肯定有急慢性缺氧,应尽快结束分娩。

(8.)急性缺氧或伴慢性缺氧

A.10分

B.8分

C.6分

D.4分

E.2分

正确答案:E

参考解析: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在B超下观察胎儿在30分钟内的呼吸运动、肌张力、胎动,结合羊水暗区垂直深度及无应激试验进行综合评分,10分提示胎儿无缺氧依据;8分伴羊水量少可疑有急慢性缺氧,应加强监测;6分可能有急慢性缺氧,复查后仍为6分,应结束分娩;4分很可能有急慢性缺氧,当日复查仍小于6分应结束分娩;2分基本肯定有急慢性缺氧,应尽快结束分娩。

(9.)关于胎盘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脂溶性高,分子量<800,不带电荷的物质,容易通过胎盘

B.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在胎儿血中浓度高于母体

C.血葡萄糖是靠胎盘的易化扩散运送及胎儿

D.免疫球蛋白IgG分子量较大,但能通过胎盘

E.母血的自由脂肪酸能较快通过胎盘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扩散作用不耗能,脂溶性高、分子量小(分子量<500)、不带电荷的物质易通过血管合体膜。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庭大腺开口于大、小阴唇间沟,大小约1~2cm

B.子宫体与子宫颈长度比例,婴儿期为1:1,成年为2:1

C.子宫内膜功能层与基底层厚度比例约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