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双语教学再认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理科双语教学的再认识
内容摘要:藏汉双语理科教学从中小学乃至民族高等院校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新问题层出不穷,本文针对藏汉双语理科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原因并如何解决问题方面大胆提出了看法与观点。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藏汉理科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尤其藏汉双语理科教学如今已成了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上至教育行政领导下至一线教师,有很多人误解了双语教学原本的意思,在概念上还很模糊,有的甚至于走上了它的反面。他们认为所谓的双语教学,只不过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两种语言,或者在课件和板书中写了几句日常的藏语生活用语或几个藏文名词。这不能认为是双语教学,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做秀”,“装门面”,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也绝对得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应该心平气和静下心来做一些理论上的研究,扎扎实实行动起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如果我们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但会走进一个个误区,而且会打击师生的积极性,阻碍双语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双语教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双语教育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认同,表明其他语言与主流语言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同等地位。双语教育在国外的发展历史、现状,双语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及相应的双语教育政策对我们都有所启示。
1、国外双语教学现状
在美国,双语教学一般指用西班牙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在澳大利亚,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英语)进行的部分学科教学。其目的大都是使这些拥有众多移民的国家能更好地体现其多元化的共融性。在欧洲,双语教学情况比较复杂,涉及的语言大多是英浯,旨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际,繁荣经济,形成合力。我国及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试验的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
2、建立有利于师生积极尝试双语教学的激励机制。
对于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实践双语教学的教师,应在职称评定、奖金发放上制定相应倾斜政策。同时,也应该通过教育评价等手段,促进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一些青年教师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要有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要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心。学校应当给教师足够的机会,重视教学研究,充分肯定和承认教师的研究,释放教师的创造精神,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引导和鼓励教师上有自己特色的课。
藏语是主要的教学媒介语言,中文可作辅助教学媒介语言。
我们的双语教学不应该强制规定一个运用语言的比例:比如藏语70%,为主;中文30%,为辅,或者两语并用。教无定法,改革本来就不是循规蹈矩的事情,应该允许老师适当的发挥,运用各种教学艺术与技巧,在实践当中去摸索,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教学的反馈情况来决定教学语言的运用,而不可机械照搬照抄。一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是我们教学的唯一目的。
学生的汉语本来就参差不齐,加上老师的汉语水平达不到专业化的要求,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去讲专业知识,学生越听越糊涂,老师越教越没有劲。我们还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学生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本来就不熟练,现在要求他们用汉语学习学科知识,同时又要发展汉语综合能力,这是非常令人头痛的。这正是我们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不难看出母语作为第一教学语言,是学生快速接受其他学科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选择。藏族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牧区,他们熟知母语,选择一类模式的教学有利于通过依从母语认知规律,借助学生熟知的语言优势媒介和工具学好各门学科知识;有利于教育成为贴近民族地区生产生活实际,达到本民族所想、所需、所用的要求;有利于使学生成为获得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人。可见,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对提高理科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有三个:一是搞清楚我们开展双语教育的目的,二是把学生作为选定模式的依据,三是提高老师的藏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否则,双语教学就会走进死胡同。
四、结论
那么,我们开展双语教育有没有前途呢?答案是肯定的。
语言是人们思维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现代民族的重要特征和标志、标识。是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关于如何联络、思维和识别的操作系统。和谐的语言生活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双语教学承载了社会的要求与历史发展的企盼,我们有责任担负起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双语教学。
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