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教师形象的现代重塑.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研究
论传统教师形象的现代重塑
阮成武
摘 要 教师形象作为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和内在素质的外化与表征,可以解构为师表形象、师道形象和
3 4
师职形象三个主要方面。传统教师形象的现代重塑,就是要实现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和自身角色行为以
及各种价值关系的转换与重建5从而由学为圣贤的道德楷模成为师范人格的模范公民,由慈爱威重的师长
权威成为民主互动的良师益友,由价值悖离的圣职形象成为价值均衡的专业形象。
关键词 传统教师;教师形象;现代;重塑
3 4
3 中图分类号4!#$ 3文献标识码4% 3文章编号4 $ ’()$*+ ,-./$(0)(0
教师形象作为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和自身角色 教育学意义的至高政治伦理地位,被奉为礼的化身、
行为的外化与表征,是一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 道的代表、德的典范。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和浸润的
人们对于教师职业社会职能、职业特点和角色行为 传统教师以一种深沉、神圣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所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固而概括的总体评价与整体印 自觉地充任起传统思想道德文化的传承者、示范者
象5 它既反映教师职业的固有特征和本性,也具有一 和践行者。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定的民族性、时代性,是可以 “构建”和改变的。 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
中国传统教师形象,正是历代教师在与其代表、传 子路》)董仲舒主张: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
承和践行的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传统文化的互动过 于行” (《春秋繁露·玉杯第二》)。这种将教书与育
程中逐步模塑 (外在机制)和建构 (内在机制)的 人、正人与正己并重,以自身道德主体的完善与挺
产物。面对社会转型给传统的师表、师道和教师职 立来垂范、召示他人的传统师表形象,赢得了崇高
业 (师职)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一方面,现时代教 的职业尊严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显示出巨大的人格
师应主动进行自身角色转换和价值重建,促进传统 魅力和范型作用。但这种过于伦理化、理想化、一
教师精神与现代教师文化的融合与同构5 同时,国家、 元化的师表形象也有着自身的缺陷。它弱化了教师
社会、学校以及学生也应积极调整对教师的角色期 作为道德主体以外的其他角色,使 “作为一个人的
待,重新确立教师的角色关系。唯有通过这种积极 教师”与 “作为一个教师的人”的角色严重冲突,
67
互动和双向建构,培育与教育现代化相因应的教师 尤其是进入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
角色和教师文化,确立现代化范畴的师表、师道和 会,那种学为圣贤的传统师表形象便显得苍白乏力、
师职形象,进而实现教师形象的现代重塑和提升。 过于空疏,即重人格自我完善和利他主义的社会理
想,而贬低了教师劳动的经济属性和物质利益;重
一、师表形象:由学为圣贤的道德楷
社会责任、道德自讼和理想人格,而贬低了教师的
模,成为师范人格的模范公民 自我价值、个性解放和生命自由。同时,这种高人
一等的道德权威和一元化的价值取向也无法应对现
师表形象是教师职业示范性的表征、教师形象
代社会全新的道德场境和多元化的价值关系,造成
的主体层面。在中国传统教师身上,这一层面更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