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件《诗五首—饮酒》其五.ppt

发布:2017-08-07约1.18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饮酒(其五)》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碍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 主题思想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避开尘世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他的祖父做过大司马 ,父亲做过太守 ,但到了陶渊明,家境已经败落,生活较为贫困,时有断炊之虞。28岁时为生活所迫,出任江州祭酒。 当过几任小官,看透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又值当时社会上“儒学匿声,老庄兴盛”,使他产生了逃避现实的思想,41岁辞官归家,过上了隐居躬耕的田园生活。在躬耕之余,他饮酒、读书、著文,坚守自己的气节。他托言借五柳先生“自说”,用为他人作传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结庐: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喧:喧闹。 尔:这样。 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远,远远地。 偏:偏远。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日夕:傍晚。 佳:美好。 相与:相伴。 真意:深刻自然的人生感受。 辨:辨识,辨别。 言:指用语言表达,名词用作动词。 整体理解 我居住在这尘嚣的人间,门前唯独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如果要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内心超脱世俗,即使处在喧闹之地,也同住在偏僻处一样。在屋东的篱下采一把菊花,悠闲自在地看见南山。傍晚的山色最美好,倦鸟结伴飞回山林。此情此景蕴涵着人生真意,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转折,表明心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承上发问,回答作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静穆高远。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飞鸟结群还林。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揭示主旨,领悟生命真谛。 (议论) 饮酒 (其五) 刻画形象 复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描写) 看看你都学到了什么 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问君何能尔(你) 欲辨已忘言(辨识) B. 结庐在人境(庐山)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C.多歧路,今安在(哪里) 翰海阑干百丈冰(沧海) D. 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 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D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转折,表明心迹。)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承上发问,回答作结。)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静穆高远。) D.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意思是其中的真意 不可言说,也无须言说) D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