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导学.doc

发布:2017-01-14约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导学 (修订版) 亲爱的同学 : 你好! 欢迎你参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的学习!我是郑学文,是本课程的责任教师。 我很高兴能为你提供本课程的学习支持和服务。 下面,我给你介绍有关本课程的一些情况,让你对本课程有更多的了解 。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限选课程,属中央电大统服课。本课程课内学时为 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为小说部分,第二学期则是散文、诗歌、戏剧部分。 阅读名著是人生一大幸事,充满了无限的乐趣,相信你也有同感。因此,这门课应该是你 我都喜欢的,因为钱理群先生选编了他认为是 最好的作品。现当代文学经过近百年的积淀,确 实巳经拥有了一 批名著与经典。以钱先生的眼光,他所选的作品自然是好的,当然,由于教材的 篇幅有限难免有所割爱,不可能把所有的好的作品都一网打尽,这也在情理之中。 阅读名著是乐事,但一想到要把她作为一门课来上,也许有人就高兴不起来了,为什么? 因为,他很可能想起了以往那种“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式的机械、冷漠的传统阅读方法。确实, 这有点使人扫兴,不过,钱先生主张的可不是那种令人兴趣索然的传统阅读方法 ,而是“主体 性的阅读”,即通过阅读、欣赏,将外在的作品中的文学因素内化为阅读者自己的主体感受,激发 与培育起自身的想象力、感知力、创造力……,鼓励每一个学习者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出发,对 作品做 出不同于他人的阐释。怎么样,钱先生的主张巳激起你的学习欲望了吧!不过,作为一门 课程我们还是需要了解诸如教学目的、要求啦等等问题,以便更好地进行“主体性阅读”式的学习。 那就让我继续为你作介绍吧 。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对所选文学作品的认真研读 ,掌握其要义和艺术特色, 达到对现当代文学成就的深一层认识,并提高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教师将对作品的要义和艺术特色进行评析,要求同学们必须阅读所选 的作品。由于篇幅所限,许多作品只是节选,有条件的同学应阅读所选作品的全部内容。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实施细则等教学文件请上中央电大或云南电大网站查寻。 学习进度安排表 学习时限 学习或完成实践的章节 学习时数 备注 (相关辅导) 第1周 鲁迅:《野草》 3 第2周 鲁迅:《灯下漫笔》等 3 第3周 周作人 3 第4周 废名 3 第5周 何其芳、沈从文 3 第6、7周 张爱玲、巴金、汪曾祺 3 第8周 杨绛、贾平凹、史铁生 3 第9周 徐志摩、闻一多 3 第10周 戴望舒、卞之琳 3 第11周 艾青、冯至 3 第12周 穆旦、牛汉 3 第13周 昌耀、北岛、翟永明、海子 3 第14周 翟永明、海子 3 第15、16周 《酒后》、《日出》 2 第17周 《北京人》 3 第18周 《茶馆》 3 第19周 复习 6 学习重点 第二编 散文部分   ⑴ 鲁迅:《野草》选读(三篇)   《死火》是鲁迅关于“火”的想象:不是从单一的“生命”视角,而是从“生命”与“死亡”的双向视角去想象“火”。——要抓住这一基本点来阅读本文。   1、鲁迅为什么将“(死)火”置于“冰”(冰山,冰天,冻云,冰树林,冰谷)的背景下?注意“红色”与“青白色”的“互相反映”和转换。   2、注意鲁迅怎样描写“死火”的形象。   3、琢磨这些描写:“我拾起死火……那冷气已使我的指头焦灼”——“冷气”怎么会产生火的焦灼感?“登时满有红焰流动……”,火怎么会如水般的“流动?这些反常识、反常规的想象与描写,传达了鲁迅怎样的一种独特体验与思维?   4、怎样理解“死火”生存的两难困境:不动就将“冻灭”,跳出继续燃烧仍不免“烧完”,以及最后的选择:“那我就不如烧完”?——这将是理解本文的难点所在。   《影的告别》要抓住几个关键词语——   第一部分(“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如彷徨于无地”):连续十一个“我不”,表达了怎样一种无条件、无讨论余地的拒斥态度?“我”拒斥了什么?   第二部分(“我不过一个影,……如果现是黎明”):连续四个“然而”,表达了怎样一种选择的困境?为什么“黑暗又会吞没我”,“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第三部分(“朋友,时候近了。……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连续三个“我愿意”,表达了怎样一种选择?试体验一下:“只有我被黑暗吞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这是怎样一种生命状态与境界?   《腊叶》   首先要注意本文写作的特殊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12月26日,发表于19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