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一)3 口耳目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3口耳目说课稿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3口耳目说课稿新人教版
设计思路
本课《识字(一)3口耳目》以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三个生字,掌握其字形和读音,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互动游戏和朗读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字形辨识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口、耳、目”三个生字,并能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识字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对汉字的形状、结构和发音有初步的认识,但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本班学生整体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这有利于激发他们对识字学习的积极性。然而,部分学生在注意力集中、持久性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分心,这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挑战。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本课的生字“口、耳、目”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理解。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字形辨识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强化。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需要通过朗读和互动练习来逐步提升。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自信,不敢开口朗读或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产生了影响,可能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将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如游戏互动、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口、耳、目”相关的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学习生字。
2.实施游戏化教学,设计“找字游戏”、“猜字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动画等丰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生字,增强记忆效果。
4.强化朗读训练,通过集体朗读、分组朗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口、耳、目”使用场景的图片,如人在说话、听音乐、看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看到这些场景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吗?”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引出本课主题“口、耳、目”。
2.讲授新知(20分钟)
(1)教师展示“口、耳、目”三个生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讲解生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
(2)通过实物演示,如用嘴巴说话、用耳朵听声音、用眼睛看东西,让学生直观感受生字的意义。
(3)结合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模仿动作,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
(4)教师示范书写“口、耳、目”,边写边讲解笔顺和注意事项,学生跟写。
(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互相学习。
3.巩固练习(10分钟)
(1)进行“找字游戏”,将“口、耳、目”三个生字随机放置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并圈出。
(2)开展“猜字谜”活动,教师说出与生字相关的谜语,学生猜出生字。
(3)分组进行“识字接力”,每组学生依次读出生字,考验学生的识字能力。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口、耳、目”三个生字的意义和书写要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
5.作业布置(5分钟)
(1)课后复习本节课所学生字,家长协助检查。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观察生活中的“口、耳、目”,尝试用所学生字进行表达。
知识点梳理
一、汉字基础知识
1.汉字的结构:笔画、部首、偏旁
2.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3.汉字的读音:声母、韵母、声调
二、生字知识
1.口:表示嘴巴,有说话、吞咽等功能。
2.耳:表示耳朵,有听觉功能。
3.目:表示眼睛,有视觉功能。
三、词语知识
1.口语:用嘴巴说出的语言。
2.听觉: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的能力。
3.视觉:通过眼睛感知光和颜色的能力。
四、句子知识
1.口口相传:通过口头传述的方式流传。
2.耳听为实:通过听觉得到的信息是真实的。
3.眼见为实:通过视觉得到的信息是真实的。
五、段落知识
1.介绍身体部位:通过介绍“口、耳、目”这三个部位,让学生了解人体感官的功能。
2.日常生活场景:通过描述与“口、耳、目”相关的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
六、阅读理解
1.词语理解:正确理解“口、耳、目”等词语在句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