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光面爆破施工设计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隧道光面爆破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隧道施工开挖总体上要求拱部采用光面爆破,边墙部采用预裂爆破,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岩体的完整性,同时减少超挖量,提高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在Ⅴ级围岩地段要求采用短台阶法施工,台阶长度在控制在5~10m,保证初期支护及时落地封闭,以确保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由于二次衬砌是按要求的承载结构设计,因此在二次衬砌应紧跟开挖面:子初期支护落地后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仰拱和仰拱回填层,然后施作二次衬砌。在Ⅳ级围岩地段要求采用短台阶法施工,台阶长度控制在10~15m,注意上半断面及基础锁脚锚杆的施工质量。由于二次衬砌是按承受少量荷载进行设计,因此二次衬砌的施作可滞后开挖面20~30m,在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施作,但是二次衬砌仰拱和仰拱回填层应紧跟衬砌支护。在Ⅲ级围岩地段推荐采用台阶法施工,当机械化程度较高,各隧道施工工序能及时完成时,也可以采用全断面法施工。
二、施工准备
1、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按照《公路测量技术规则》的有关规定进行,主要测量仪器为GPS、全站仪、和水准仪。
⑴导线、水准控制测量
施工前会同勘测设计部门与其他相邻标段现场交接导线控制桩和设计水准点,测量组和其他相邻标段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复测后,对控制桩加以保护,设护桩,如有遗失和损坏,及时恢复和校正。
⑵洞口联系测量
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传递到洞内控制点,拟定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测量方案:
①洞口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在洞口埋设三个稳固导线控制点。
②为保证方向传递精度,洞口控制点与地表控制点组成大地四边形边角网进行联测。
⑶洞内控制测量
①洞内控制测量根据隧道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引伸测量工作。
②洞内导线的布设按主附导线的形式进行敷设,并在适当地段进行闭合检查。
③洞内精密导线采用测角精度2”、测边精度高于2+2ppm的全站仪进行测量。
⑷洞内施工测量
①洞内日常测量工作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测量。
②洞内用激光导向仪指导隧道掘进施工,激光导向仪在直线地段隧道每掘进60~80m进行一次调整。若施工过程中发生变动则应及时进行调整。
③隧道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利用相邻点检查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的准确性。
2、施工便道、场地
施工便道从GK1994+900处起到花子坳隧道进口修建宽7米长634米的施工便道,从GK1998+300处起到水口山隧道进口修建宽7米长1472米的施工便道。花子坳隧道和水口山隧道洞口路基先行施工,为洞口施工提供作业面,同时以洞口为中心进行临时征地,用于驻地营房、拌和站、衬砌台车拼装、机械设备停放、材料堆放及库房等场地布置。
3、施工用电、用水
施工用电从当地高压线接入,架设临时电力线接至洞口;在ZK42+940左150m经2×630kw变压器后供花子坳隧道拌和站和隧洞施工等的电力需求,在ZK45+400左100m经2×630kw变压器后供水口山隧道拌和站和隧洞施工等的电力需求。
施工用水可从沿线洣水河、溪流内获取。从溪流内取水时,需要修建高位拦水坝,形成高山水池。
4、人员安排
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本项目实行项目经理部、施工区、专业施工队三级管理,施工队行政和技术隶属于各施工区,总体安排和质量监督服从项目部。本工程由项目隧道施工区负责,隧道施工区区长李英任施工队长,负责合理调配机械和人员,保证施工有序进行。
5、试验准备
试验室已经完成了原材料试验、砼配合比和砂浆配比工作,并经监理中心试验室认证。
三、施工方法
隧道洞口明挖段开挖完成进行超前管棚施工稳定围岩后,可开始进行暗洞开挖。开挖采用钻爆破法,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施工中按“弱爆破、多循环、早支护、勤量测”的原则进行,随开挖随支护,防止因支护不及时导致坍方 。视围岩情况,具体的开挖支护方案如下所述:
Ⅲ级围岩:
1、采用全断面开挖,钻眼光面爆破,施工中应严格掌握周边眼的方向,减小超欠挖,采用微差爆破,雷管微差段数尽量增大,集中在每段药量越少,震动效应就越小,避免影响围岩较差地段的稳定。
全断面施工工艺如下图所示测量布眼
测量布眼
钻眼
钻眼
装药
装药
爆破
爆破
通风出渣
通风出渣
监测
监测
初喷混凝土、立钢架、铺钢筋网、复喷混凝土
初喷混凝土、立钢架、铺钢筋网、复喷混凝土
二次模筑
二次模筑
布设纵横透水软管、止水带、防水板或喷模防水层
布设纵横透水软管、止水带、防水板或喷模防水层
铺底或找平
铺底或找平
2、光面爆破施工工艺
⑴放样布眼
钻眼前,测量人员用红油漆准确绘出开挖面的中线和轮廓线,标示出炮眼的位置,误差不超过5cm。
⑵定位开眼
采用钻孔台车钻眼时,台车与隧道轴线要保持平行。台车就位后按炮眼布置图正确钻孔。对掏槽眼和周边眼的钻眼精度要求比其它眼的精度要高,开眼误差控制在3cm之内。
⑶钻眼
钻工要熟悉炮眼布置图,能熟练操作凿岩机械,特别是钻周边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