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研究与思考.doc

发布:2016-12-09约9.12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研究与思考。上海市纪委、监察局结合自身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实践,就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研判、处置和引导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如下报告:探索和实践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关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当前,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其具有直接性、突发性、偏差性的特点,其表达方式更加快捷、互动。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加快建设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程,这对纪检监察机关全面了解网上反腐倡廉信息、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维护发展稳定大局、营造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舆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上海市纪委、监察局结合自身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实践,就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研判、处置和引导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如下报告:探索和实践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建立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协调机制。2010年1月,上海市建立了由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组成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着手建立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信息互通、引导互动、处置互助”的协调机制。二是强化反腐倡廉舆情网上发现、引导机制。上海市纪委、监察局在全市各县(区)、委办局纪检监察部门和市纪委、监察局各业务部门建立了反腐倡廉舆情发现工作网络,组织专人对动态信息进行跟进,及时发现反腐倡廉舆情,对可能形成热点的舆情线索,立即报市纪委、监察局,由市纪委、监察局对舆情线索统一分析处理,做到早发现、早引导、早处置。三是探索建 少、工作部署少、检查落实少,往往事件在网上热炒,形成社会热点、焦点话题了,才去应对。三是对网民群众参与支持反腐倡廉的诉求估计不足。在信息化条件下,网民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信息公开要求、参与监督要求越来越强,但一些单位对此认识不够,将舆情信息工作与纪检监察其他业务工作相分离,就办信而办信,就查案而查案,对可能引发的网络热点缺乏足够认识,对网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缺乏预判能力。 反腐倡廉舆情信息工作投入保障机制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反腐倡廉舆情信息工作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软、硬件方面受到较多制约,表现为“三个缺少”。一是缺少专门机构。 从实际来看,目前上海市纪委、监察局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由办公厅、宣教室、研究室分别做部分工作,尽管部门间互相沟通,但是缺少统一部署、统一调配。二是缺少专职人员。上海市纪委、监察局网络舆情工作都是兼职,没有专职人员;县(区)、委办局层面,除闸北区纪委、监察局于2010年专门建立了信息中心,并配备4名专职干部外,各单位均未配备舆情信息工作的专职干部。 三是缺少专项经费。目前,上海市仅有徐汇、虹口、闸北、静安、宝山、嘉定等6个区有一定的落实舆情信息工作专项经费,其他委办局、县(区)纪委均根据舆情工作实际需要,从当年宣教经费中列支。 反腐倡廉舆情信息监控的技术和手段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当前,各种论坛、博客、微博客等互动栏目发展迅速,网民获取信息、表达诉求、发表意见更多的是通过互动栏目。但是目前,政府部门对互动栏目的监控手段还比较落后,对互动栏目的管理和监控仍较为薄弱。此外,目前上海市纪检监察系统的舆情监控多依托网络监管部门,尚无自主研发的专门舆情监控信息系统,并且本市舆情信息搜集工作仍然以人工方式在外部搜索引擎搜索,难以实现舆情信息的自动发现、归类、汇总、统计和热点话题的精确定位、自动预警以及有关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 反腐倡廉网上舆论引导应对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网络舆情作为新的传播手段,其发布内容、时间和受众都难以控制。从上海市实际看,部分单位开展反腐倡廉网上舆论引导的手段还不多,将传统的宣传方式和网络宣传相结合方面的经验还不足,存在对网民关心的话题、事件迟迟不作回应等问题,疏导网民情绪的意识和手段还有待改进。 对策和思考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各司其职、守土有责的思想观念。一要增强主动意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握工作主动权,提高与网络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做到善待网民、善用网络、善管网站。要直面而不是回避网络舆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把关注舆情作为一种常态工作来对待,把正确引导、妥善处置舆情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坦然接受网络监督,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公开透明。二要增强责任意识。要进一步提高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尽快建立和全面推行责任落实制度,将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和网络宣传工作列入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制度反腐建设范畴、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