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郸城第一高高一上月考一语文试卷(解析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试卷第 =page 14 14页,总 =sectionpages 14 14页
试卷第 =page 13 13页,总 =sectionpages 14 14页
2016-2017学年河南郸城第一高高一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此秦之续耳
【来源】【百强校】2016-2017学年河南郸城第一高高一上月考一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共——供,B振——震;C蚤——早。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此题中的BC为同音通假,A为形声字通假,平时注意积累。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
B.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C.比诸侯之列 比:比较
D.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来源】【百强校】2016-2017学年河南郸城第一高高一上月考一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比:并列。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比”解释为“并列”就是典型的以今释古。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是人之过也 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B.①以乱易整,不武 ②而乃以手共搏之
C.①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子亦有不利焉
D.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来源】【百强校】2016-2017学年河南郸城第???高高一上月考一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结构助词“的”/代词“他”;B介词“用”;C副词。“哪里”/语气词,不译;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此题考核课本句子注意积累记忆。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
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来源】【百强校】2016-2017学年河南郸城第一高高一上月考一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意动用法,其余名词作状语。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以其无礼于晋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来源】【百强校】2016-2017学年河南郸城第一高高一上月考一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没有礼貌;A意外事故;B走投无路;D来往的官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是此意的转移,还有词义范围的变化等,注意区分。这三项均属词义的转移。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籍何以至此?
B.夫晋,何厌之有?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大王来何操
【来源】【百强校】2016-2017学年河南郸城第一高高一上月考一语文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定语后置,其余,宾语前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