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边疆地区煤矿相关专业高职学生强迫症状探究及研究.doc

发布:2017-08-11约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边疆地区煤矿相关专业高职学生强迫症状探究及研究【摘 要】近几年来,强迫症人群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它已经逐渐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症状之一,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重视,如何从根本上消除学生们的强迫症状,让当代大学生有一个快乐而充实的大学生活成了学校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研究与分析了边疆地区煤矿相关专业高职学生的强迫症状。 【关键词】边疆地区;煤矿相关专业;高职学生;强迫症状 一、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临床表现主要为认知与行为障碍。患者一般自知力完整,明知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毫无意义,但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又无法消除,通常患者感到非常痛苦。由于社会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比一般群体对自我有着更高的要求,过高的责任感或成就动机可导致焦虑、强迫等不良精神体验的几率升高。而大学时期处于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在新环境的适应中,各种心理困惑会随着对自我发展的关注而引发和突显出来,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其中强迫症状的消极影响在该群体是一个典型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大学生患强迫症的原因 强迫症在大学生所患的心理疾病中是痛苦程度极高的顽症。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患者的自知力基本完好,却经常处于自我强迫与自我反强迫同时并存的矛盾之中,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遂竭力抵抗和排斥,但又无法控制和摆脱。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强迫症的比例不低,有研究认为可达总求询率的16.2%,平均起病年龄为22.9岁。其中大学生强迫症状在心理障碍中占居首位,其症状典型,特异性高,由于痛苦程度较大,因此求诊急切,这无疑对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准确分析大学生强迫症的症状及规律,能为今后大学生强迫症的咨询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生理因素遗传 经调查发现,大学生患者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症,远远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于人格特征又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强迫症与遗传有关,在临床上也观察到,约2/3的强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的特征是: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注重细节,酷爱清洁。 2.心理社会因素 处于发育期晚期,处在个人与社会的交叉点,在与竞争激烈的社会交往中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可引起强迫症状的产生。学习紧张,同学关系及部分的社会关系的不和谐等可使患者长期感到不安,最后诱发强迫症的出现,症状的内容与患者面临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现实中的矛盾诱发心理焦虑形成强迫症的具体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必然存在的实质性原因是,强迫症状常被作为一种转移矛盾、回避现实、心理防御的手段得以产生和巩固出来。 3.消极的思维方式 心理正常的人有时也会遭遇现实的挫折和矛盾,但是他们不会夸大问题的消极后果,而是去积极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和矛盾,或用一些有益的活动去调整身心,这样就有利于他们从矛盾和焦虑状态迅速走出来。而强迫症患者之所以患强迫症,就在于在他们的思维方式中,爱把问题往消极方面定向,而且还爱夸大消极的后果。 4.激烈的心理冲突 健康人不是没有心理冲突,而是敢于正视它,想方设法去处理解决它,不是回避矛盾,而是迎着困难上,在痛苦中有所作为,在化解矛盾中前进。而神经症患者不能面对现实,不能用有效的行动去改善人际关系,不能用切实的措施去逐步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便只能陷在心理冲突之中原地踏步不前。所以,心理冲突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高低的尺度。 三、关于大学生强迫症状的讨论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特殊时期,又承载着来自社会、家庭的高期望值,因此心理冲突较多,心理疾患易发,并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大学阶段正处于人生转折时期,处在走向成熟但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关注的焦点由外部转向自身,强烈意识到自我成长的种种矛盾,表现为对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独立与依附、自负与自卑等方面的思考、矛盾和困惑。强烈的内心冲突,既能成为促进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动力,也可能成为心理健康发展的阻力。 研究证明大学生的高责任感和成就动机与焦虑、强迫和不良的精神体验有很大关系。大学生的高自我成就需求表面上看与现实环境有关,根源上与自我意识中强烈的求全欲望有着更直接的联系,导致了对不完全,不完美的恐惧,在这些动力的驱使下可引发焦虑和强迫症状。由于当前社会的变革,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就业市场化竞争日益加剧,学校、家庭和个体时刻能感受到来自环境的压力,为保证在竞争中更占主动,对自我的高标准要求被社会、学校、家庭一次次强化,在这些认知和行为的导向下,个体自我意识中形成的理想化需求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会发生冲突或难以满足,由此带来的矛盾与困惑,随着对自我要求的不断提高或环境变化,内心产生的冲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