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3 生物群落的演替》精品课件1.pptx

发布:2024-08-31约1.97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

生物群落的演替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蜘蛛202种动物621种动物880种动物小草小树林几年1909年1919年1934年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生物群落的演替一、概念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二、结果(标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

生物群落的演替三、群落演替的类型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思考与讨论:两者主要的区别在哪里?

生物群落的演替三、群落演替的类型1、原生演替: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如:裸岩、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根、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完全被砍伐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生物群落的演替裸岩阶段

生物群落的演替地衣阶段

生物群落的演替地衣阶段

生物群落的演替草本植物阶段

生物群落的演替灌木阶段

生物群落的演替森林阶段

生物群落的演替思考讨论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裸岩上的演替

生物群落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树林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替成树林吗?

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生物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的结果1.演替的最终阶段:一般到森林阶段2.方向:朝着生物多样性复杂的程度演替朝着对光能利用率高的方向演替

生物群落的演替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植物繁殖体的传播。生物群落演替的原因群落内部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外界环境因素:干旱、洪水和人类活动等动力催化剂

生物群落的演替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狗尾草狼尾草车前草1、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如果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吗?

生物群落的演替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过度砍伐导致森林破坏污水排放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的演替桃子湖旧貌

生物群落的演替桃子湖新颜

生物群落的演替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生物群落的演替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生物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内因外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自然因素:气温的大幅度变化、洪水、干旱等人为因素: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建造水库等

生物群落的演替群落的“动态发展观”群落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命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由于自然原因,或者人类活动的结果,使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另一些生物的种群兴起,最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生物群落的演替1.在裸岩上发生演替的过程中,地衣被称作“拓荒者”,可通过它的活动使裸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进而进化形成较复杂的生物群落。其原因是()A.地衣的结构复杂,进化地位较高B.地衣是阳生植物,光合作用较强C.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为其他生物安家提供优越条件D.地衣与其他生物是互利共生的关系C

生物群落的演替2、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或得更多的阳光D

生物群落的演替3.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是由于什么主要因素影响()A.水B.光照C.温度D.无机盐B

生物群落的演替4.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D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