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区域产业的结构和主导产业分析.ppt

发布:2020-09-26约2.43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区域产业结构与 主导产业分析 ●。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的概念及产业划分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五 组合关系。 产业划分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础,它是按一定的标准对社 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 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 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要素密集程度划分 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 (一)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 互依存关系划分 1.生产资料生产部类、消费资料生产部类;(马克思) 2.农业部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苏联等) 3.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建筑业部门,交通部门,商业 部门。(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的东方核算体系) (二)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 序对产业的划分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 的生产和供应等)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 克拉克的三分法(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 国家都采用) 克拉克定理: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过程是先由第一产业到第 二产业,然后再由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 (二)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 序对产业的划分 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四个层次 一是流通部几,二是服务部; o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 业、物资推销和仓储业 o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 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 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o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 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 利事业等 o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 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二)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 产业的划分 2.五次产业划分的探讨 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从三次产业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三次产业划分法的基础上提出 需要发展的新产业 —农业、工业、服务业、资源再利用业和生态维护 业 ●。(三)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 主导产业:代表区域经济的根本优势,在全国或较大区域劳 动地域分工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核 心,主导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带动区域其他产业发展。 辅助产业(配套产业、关联产业):是对主导产业的产品进 行再加工或对其副产品和废料进行综合利用的产业。围绕主导 产业并服务、配套于主导产业的部门。 ●基础性产业:为发展生产和保证生产供应、方便居民生活而 建设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部门。 (四)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要素 密集程度的划分 资源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占用或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生产部门。 布局一般要求接近资源地,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也在发生 变化。 资金密集型产业: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高、每劳动力或单位产品所需或 占用投资较多的生产部门。特点:基建和生产投资量大,工艺复杂、技术设 备庞大,产品原材料消耗大,单位投资能容纳的劳动力相对较少,劳动生产 率高 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低,需大量使用劳动力进行生 劳动的部门。产品成本中劳动所占比重较大,具有投资省、见效快、单位投 资吸收劳动力较多、技术操作容易、产品所消耗劳动量大等特点 技术密集型产业:又称知识密集型产业,指需要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的 科学技术才能进行生产的产生部门。特点: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技术和设备先进且复杂,科研人员所占比重大,对职工文化水平和科学技能 要求高,劳动力和原材料消耗一般较少,污染少。 (五)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 联合国工业组织分类 我国现行国民经济部门划分: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1.农、林、牧、渔业 2.矿业和采矿业 2.采掘业 3.制造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供水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 5.建筑业; 6.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 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7.运输、仓储业和邮电业 8.批发和零售贸易、饮食业 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9.金融保险业 商业性服务业 10.房地产业; 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11.社会服务业 业 12.卫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