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化学(课标版)复习训练: 专题突破练 第12讲 综合实验探究 含解析.doc

发布:2025-01-03约9.58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第12讲综合实验探究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0分)

1.(2017江苏化学,21)1-溴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沸点为71℃,密度为1.36g·cm-3。实验室制备少量1-溴丙烷的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在仪器A中加入搅拌磁子、12g正丙醇及20mL水,冰水冷却下缓慢加入28mL浓硫酸;冷却至室温,搅拌下加入24gNaBr。

步骤2:如图所示搭建实验装置,缓慢加热,直到无油状物馏出为止。

步骤3:将馏出液转入分液漏斗,分出有机相。

步骤4:将分出的有机相转入分液漏斗,依次用12mLH2O、12mL5%Na2CO3溶液和12mLH2O洗涤,分液,得粗产品,进一步提纯得1-溴丙烷。

(1)仪器A的名称是;加入搅拌磁子的目的是搅拌和。

(2)反应时生成的主要有机副产物有2-溴丙烷和。

(3)步骤2中需向接受瓶内加入少量冰水并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

(4)步骤2中需缓慢加热使反应和蒸馏平稳进行,目的是。

(5)步骤4中用5%Na2CO3溶液洗涤有机相的操作:向分液漏斗中小心加入12mL5%Na2CO3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导学

2.(2017福建汕头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2)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实验二氯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的研究

(3)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a实验的记录表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试管编号

1

2

3

4

0.20mol·L-1KI/mL

1.0

1.0

1.0

1.0

KClO3(s)/g

0.10

0.10

0.10

0.10

6.0mol·L-1H2SO4/mL

0

3.0

6.0

9.0

蒸馏水/mL

9.0

6.0

3.0

0

实验现象

①系列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②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

③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KCl,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实验三测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总量

(4)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为:使用下图装置,加热15.0mL饱和氯水试样,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此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

(不考虑实验装置及操作失误导致不可行的原因)

(5)根据下列资料,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资料:ⅰ.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

ⅱ.次氯酸或氯气可被SO2、H2O2和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 ?导学

3.(2017北京丰台区二模)某化学小组在研究Na2SO3溶液、FeCl3溶液性质及反应时,进行了下列实验:

(1)取1mol·L-1的Na2SO3溶液置于空气中,测得其p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最初,Na2SO3溶液pH=7.8,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②t时间段内,造成其pH发生上述变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2)探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实际反应的情况:

实验ⅰ

装置

操作

现象

向2mL1mol·L-1FeCl3溶液中,逐滴滴加1mol·L-1Na2SO3溶液2mL

溶液黄色逐渐加深,最终得红褐色溶液(W)

实验ⅱ

装置

操作

现象

取1mL溶液W于试管中,向其滴加过量盐酸,再滴加5滴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ⅱ证明,溶液中含有离子。

②对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实际反应存在两种认识:

认识Ⅰ.反应中Fe3+完全转化为Fe2+,W溶液中c(Fe2+)一定很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认识Ⅱ.W溶液中c(Fe2+)应该极小,否则W溶液不会呈红褐色。

(3)资料显示:Fe2+呈淡绿色、FeSO3是墨绿色沉淀、碱式硫酸铁溶液为红褐色。

①实验中始终未出现墨绿色沉淀,说明c(Fe2+)极小,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是。

②实验过程和结果显示,O2、Fe3+、S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

③若Fe4(OH)2(SO4)5是造成溶液W呈红褐色的原因之一,其形成的化学方程式是。

④用激光笔照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