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docx
(2025年)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文章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创作的第一首诗得到父母截然不同评价的故事,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鼓励与批评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母亲的“精彩极了”给予作者巨大的创作动力,而父亲的“糟糕透了”则让作者学会谦虚和不断进步。这种对比鲜明的评价方式,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平衡鼓励与批评的重要性。文章语言平实,情感真挚,易于引起读者共鸣,是一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家庭教育、学会面对不同评价的佳作。
学情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学情分析显示,学生对此类反映家庭情感教育的课文兴趣浓厚。他们正处于思想活跃、渴望表达个人见解的阶段,对于父母的不同教育方式有着切身体验。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同身受主人公在面对父母截然不同评价时的心理变化,进而认识到平衡鼓励与批评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这篇课文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引导他们反思家庭教育,学会感恩与自我提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教学难点: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上课前,请大家告诉老师一个问题:长大以后,你最想做什么?
生:画家、电影明星、电脑高手、老板、医生、出国留学、运动员……
师: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可是你要想成功就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他们可能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你的老师和朋友。帮助我们就是爱我们,因为有了他们的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才能健康地成长。“爱”字并不难写,可有的人却不能真正地理解它。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相信学完以后你一定会有所领悟。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小结过渡:“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巴迪长大以后,终于理解了父母对他的爱,可是同学们,你理解了吗?下面请大家自由读文,边读边按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二)出示要求,自主探究
出示自学提示:
对巴迪写的人生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读过以后各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当时的反映怎样?
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巴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在书中的空白处写写体会。
学生自学勾画,小组合作、互相交流。
(三)汇报交流,领悟重点
谁能说说,通过刚才的自主合作学习,你弄懂什么问题了?
生:我弄懂了母亲读诗后的表现和父亲读诗后的表现……
师:那么,谁能先来汇报一下,母亲读诗后的具体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1)引导学生体会母亲读诗后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生:读“记得七、八岁……再次拥抱了我。”这段描写表现了母亲特别高兴的心情,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写诗了,她特别开心。
生:抓住母亲的神态,进一步体会她兴奋喜悦的心情及对巴迪的赞美。
师:你能用兴奋的语气把母亲的感受读出来吗?听了母亲的赞美,“我”呢?
生:我听了母亲赞扬既高兴又有点害羞。
生:我有点不好意思,但心里却十分高兴。
师:是的,同学们都爱听表扬的话。
(2)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生:父亲把诗放回原处。父亲不喜欢这首诗,没有表扬我。
生:父亲批评我说这首诗写得很糟糕。
师:还有吗?
生:“我不明白……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母亲认为这是我写的第一首诗,需要鼓励,而父亲并不赞同,并为这首诗和母亲吵了起来。
生:从这段话我还能体会到父亲并不因为母亲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观点,他态度冷淡,对这首诗的评价毫不留情。
生:再次设身处地谈感受。
师:是的,批评的话听起来的确很不好受。
生:“听了父亲的评价,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起来。”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巴迪心情很不好,特别失望。
生:“我再也受不了了……痛哭起来。”父亲的冷淡,父亲的不留情面,让年幼的巴迪再也受不了了,他伤心极了。
师:理解真好,巴迪和有些同学一样喜欢听别人的表扬,却不愿接受人家的批评指责。
谁能把父亲的冷淡,巴迪的伤心难过有感情读出来吗?
生:读。
师:读得真好,听完父亲的评价,巴迪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
生:巴迪一直以为父亲能像母亲一样赞扬他,但结果却恰恰相反,所以他受不了了。
生:抓“整个下午”一段,体会巴迪迫切希望得到父亲的赞美,可没想到父亲却说“糟糕透了”,他受到很大的打击,所以会痛哭起来。
生:巴迪“把诗重新抄一遍,还描上了花边”,这都能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