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内经藏象学说.ppt

发布:2017-01-04约7.46千字共6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素问·六节藏象论》(节选) 一.藏象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 张介宾: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藏象:根据内在五脏的外在表现出来的生理与病理状况,来推断内脏生理状况和病理变化,以此来达到对内脏的认识。 意义:反映了中医认识脏腑的特点是“从外知内,以象测藏”。 二.五脏的主要功能概括 (一)心者,生之本 这与心主血(脉)、心主藏神两大功能有关。 (二)肺者,气之本 肺主气,司呼吸。肺即主呼吸之气,又主一身之气,故为气之本。 (三)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肾气伏藏,藏先天之精,生命之源,是封闭固藏的根本。“精”宜封闭固藏,不宜外泄。肾藏精,主要是为使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而创造条件,不让精气无故流失。 肾之精乃人体生长、发育、寿夭之本,人体生命力的旺盛与否、衰老的快慢、寿命的长短,取决于肾精的充盛闭藏与它所化的肾气的强弱。 (四)肝者,罢极之本 肝藏血而主筋,筋能束骨,联结关节肌肉,主运动,故为罢极之本。 若肝虚,疏泄不及,气机不畅,血运不调,则人不耐疲劳,倦怠乏力,运动失利。 “肝主筋而主血,少则为虚,急则为寒,此肝藏虚寒,而不能营养于筋,故为挛瘛之病。”(《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五》) (五)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 三.五脏与精神活动 四.五脏与体表组织 通过体表病变可测知内脏病变,此即“脏象”的意思在诊断、治疗上的体现。 五.五脏与四时 心通于夏气 生理:心为火脏,夏气炎热,为阳中之太阳 病理:暑喜伤心。暑伤心经,病变迅速。 燔灼津液:大汗,身热,心烦躁,喘,口渴,尿赤,心痛,脉虚无力。 暑闭心窍:高热,神昏,肢厥(暑厥证)。 暑陷心营,引动肝风: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发热,项强,抽搐(暑风证)。 肺通于秋气 生理:肺气清肃,为阳中之少阴 病理:燥易伤肺(如:秋季皮毛干燥,干咳少痰,鼻腔咽喉干痛等)。 肾通于冬气 生理:肾气伏藏,冬寒万物闭藏,故为阴中之太阴 病理:肾为寒水之脏,“寒喜中肾”(《三因方》)。“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肝通于春气 生理:肝气条达疏泄,春气升发条达,故为阳中之少阳 病理:“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脾者,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至阴,通与土气:至,到达;太阴为三阴之始,故名。脾主运化水谷精微,类“土爰稼穑”,故通于土气,脾病也多表现为运化失职。 本篇未名脾通与哪一时令 《素问·藏器法时论》:脾主长夏 生理:脾为湿土,长夏多湿,同气相求 病理:长夏善病洞泄(大便泄泻如水)寒中(中焦脾胃虚寒) 《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不主时 脾不单独主某一时节,而与四时密切相关,每季最后18天为脾主时。 六.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一)取决于胆的升发之气 胆为甲木,升发之气大于肝。胆气升发,脾胃升降有序;胆失升发,脾胃失和,不能充养其他脏器,故曰。 “胆气不升,则飧泄、肠澼不一而起矣” (二)取决于胆的决断功能 胆主决断,主要依赖于胆气的壮、顺、通利。 胆气壮者,虽遇事不顺,事过则已,不会干扰内脏的协调关系,故曰“气以胆壮,邪不可干”。“勇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为病”。 (三)笔误,有人认为“十一”为“土”字之误。 (四)少阳胆经为半表半里之经,通达全身阴阳。 (五)胆与精神活动有关。(“胆气通于心“) (六)肝与胆相为表里,同主疏泄,调达全身气血。 思考题: 试述“藏象”的含义,并联系原文加以说明。 《素问·灵兰秘典论》(节选) 内容:以古代封建王朝官职为比拟,论述了12脏腑的主要功能以及其相互为用、相互协调的关系,同时强调了心在人体生理、病理情况下的主导作用。 一.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 (一)心(君主之官) 一国之君,为生命活动的主宰。 心为生之本,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心主血、主神明的功能决定了心的君主地位:只有气血供养充足,人体各脏腑组织才能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只有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各脏腑组织器官才能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生理活动。 (二)肺(相傅之官) 辅君之臣,具有辅心行血之功,全身之气的治理调节发出于此。肺有治节的作用,又与心同居胸中,为近君之臣,故为相傅之官。 肺主治节是对肺脏功能的一种高度概括,它包涵了肺与心、肝、脾、肾的关系和在气、血、水液代谢等方面的作用。 1.肺主气,其治节在于气机之升降出入,主要反映在: 肺肾吸纳相召,金能生水 肺脾升降相因,子助母运 肝肺左升右降,金能制木 2.肺朝百脉,其治节在于营运血液。肺之治理血液的关系有三: 血液之生,赖肺气之化 血液之运,由气所统帅 血液之用,肺为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