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及五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脾的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 (一)脾的位置 位置: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形如镰刀。 脾为“仓廪之官”。 (二)脾的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 2.脾气主升; 3.脾主统血。 1.脾主运化 含义: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 运化水谷 作用表现 运化水液 饮食物→胃(受纳和腐熟)→小肠(分清别浊) 水谷精微 肺 输布和营养全身 糟粕→大肠。 脾 脾转输 与散精 宣发 肃降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水谷 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 水液→胃→脾的吸收和转化→布散到全身。 肺宣发到皮毛→汗 肾与膀胱→尿液 多余的水 运化水液 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 脾 吸 收 水 液 肺 宣发 布散全身 濡养机体 外达皮毛 排泄汗液 肃降 下输膀胱 膀胱 肾 气化 尿 水谷精微 脾气上升 化生气血 维持内脏正常位置 生理:水谷精微吸收和输布正常。 病理:① 气血生化无源,头晕,乏力,腹泻。 ② 内脏下垂:脱肛等。 头目 心、肺 2.脾气主升 含义: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 3.脾 统 血 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生理: 脾气健运—气血充盈—气能摄血 病理: 脾失健运—气血亏虚—气不摄血 —各种出血证 脾统血功能正常对脾主运化的功能有促进作用。 (三)脾的系统连属 ①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四肢肌肉的壮实与功能的发挥与脾气的运化功能有关。 ②在志为思:“思”的情志活动与脾的运化、升清功能有关。 ③在液为涎:涎由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 ④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与脾运化功能有关;口唇的色泽与脾气的健运、气血的充足与否有关。 小结3 脾的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脾气主升; 脾主统血。 四.肝的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 (一)肝的位置 位置: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 二.肝的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2.肝藏血 1.肝主疏泄 疏:疏通、疏导; 泄:发散、宣泄。 指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调畅气机 助脾运化 调达情志 调节生殖功能 ① 调畅气机 指肝的主升、主动、主散的特性,能疏通、畅达、升发气机。 气机—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脏腑功能活动形式的概括。 生理: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气机调畅 气血和调 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活动正常协调。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脾胃升降协调 疏泄胆汁,促进 分泌排泄胆汁 促进饮食物消化 ②促进饮食物的消化 邢台市人民医院 中医内科 董润之 中 医 学 藏 象 学 说 掌握: 脏腑的共同生理功能; 五脏及六腑各自的生理功能; 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 熟悉: 五脏、六腑的系统连属。 了解: 体质学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脏腑 第三节 精、气、 血、津液 第四节 体质 第 一 节 概 论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 象:其涵义有二: 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如“心象尖圆,形如莲花”(《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 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 于外的现象。 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 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脏腑:内脏的总称。 五脏:化生和贮藏精气,包括心、肝、 脾、肺、肾。“满而不能实” 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 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实而不满” 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