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肝脾肾中医藏象学五脏系统脏腑五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脏腑 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六脏--经络学说…+心包络 【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的关系 心主血脉的生理意义 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 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课堂互动 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吗? 想一想,范进的病属于哪个脏腑? 是该脏腑哪方面功能失凋的表现? 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功能密切相关 心神依赖心血的滋养 心血不足则神失所养,心神异常。 心的生理特性 1、心为阳脏主通明 心位于胸中,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阳脏; 心脉以通畅为本,以清明为要-主通明。 强调心以阳气为用,心阳温通血脉,振奋心神 2、心火主降 脏腑气机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 心居于上,心火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 肾水必须上升于心,以济心阴,使心阳不亢。 心肾相交,水火共济 联属功能心的整体系统联系 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喜志有关。 喜--人体对外界信息引起的良性反应, 有益于心的正常生理功能。 喜乐过度--心神受伤, 精神亢奋,喜笑不休--心气涣散,神志不宁,伤五脏。 开窍于舌--心主血脉和主神志功能 可通过舌的表现反映出来。 心功能正常--舌红润灵活,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失常--舌淡白/红绛/青紫,口舌生疮,舌强失语 在液为汗--心血是生汗之源, 汗的生成/排泄与心血/神关系密切。 心血充盈,津液充足,汗则化生有源。 汗出过多--津液伤,耗心血/气--心悸等 “血汗同源” 在体合脉--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 其华在面--心气血盛衰可从面部色泽表现出来 心功能正常--面色红润光泽 异常--面色苍白无华/紫黯 与夏气相通应--五脏应四时,心夏同属火--心夏相应 夏季--炎热属火,心--阳气最盛--火脏 心脏病,特别是心阳虚衰--病情夏季易缓解 从养生和治疗角度--夏季是疗养心脏病的好时间 * 心 肺 肝 脾 肾 中 医 藏 象 学 五脏系统 心的解剖位置(血肉之心) 位于胸腔, 两肺之间, 略偏于左, 外应虚里。 虚里---左乳下心尖搏动处, 又名胃之大络 一、概述 心的形态结构 心脏尖圆,形似未开的倒垂莲蕊,色红,中有孔窍,外有心包围护,稍大于本人的拳头。 《难经》: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 主要功能 主血脉 主神志 (为生之本、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 联属功能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 ★ 心的特性 心在五行属火, 在色为赤, 在味为苦, 为阳中之阳脏 主通明 应于夏气而主长养 由于中医学重视“形而上”的思维方法,所以,脏象学主 要以阐述功能为特点,立足解剖,但不泥于解剖。中医研究 脏象除注重人体本身的整体性外,同时还重视内脏与所通应 的外界环境息息相关的联系。故中医学的心,不仅包括解剖 学的心脏(古人称血肉之心),而且还包括了精神意识思维 活动(古人称神明之心),是联系全身相关脏器组织及自然界 和社会心理而形成的一个系统整体,又称心系统。主要与西 医的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及内分泌等系统的部分 功能有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