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方法的研究进展_俞媛.pdf

发布:2017-04-15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方法的研究进展 俞?媛,高?申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上海???? ? 摘要:从物理方法和药剂学改进两方面对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研究方法加以讨论。 关键词:透皮给药;促透作用;物理方法;处方;剂型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的电极内,通电后电流在电极表面转化成离子流, TTS?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或接近恒定 使具有一定分子量及离子迁移数的荷电药物透过皮 的速率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疗效。 肤。药物的性质、电渗流作用、电流方式、电极是本 为达到治疗目的,最早采用化学促透剂促进药 法的关键影响因素。有报道以低聚核苷酸、两性霉 物渗透吸收,如月桂氮 酮、月桂酸、香芹酮、N- 素、酮洛芬等为模型药物进行相关研究。离体透皮 甲基吡咯烷酮、油酸、油酸乙酯、丙二醇、桉叶 试验表明,盐酸哌甲酯溶液在 pH3.5 介质中被动转 油、萜烯等?1?,这些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结构,可促 运的稳态流量可达 12.0mg·cm - 2·h - 1,采用离子导 进不同性质的药物透皮,但大多对皮肤具有一定的 入法,药物的渗透效率约 700?mg·mA - 2·h - 1 ?3?。噻 刺激性。近期研究集中在利用物理学及药剂学改进 吗洛尔在猪皮肤角质层的体外透皮试验中,溶液组 等方法促进药物透皮吸收。 和离子导入组?0.5mA/cm2?的药物渗透系数分别为 1 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 ?0.9 ± 0.5?× 10 - 6 和?3.9 ?? 0.9?× 10 - 6cm/s?4?。 表皮特别是角质层是药物吸收的主要屏障。角 2.2 电致孔技术 质层是一层相对紧密的结构 ?2?,大多数分子只能经 电致孔?electroporation?是在瞬时高电压脉冲处 细胞之间的微小间隙进入体内。角质层一旦受到破 理下使细胞膜发生可逆性电击穿,以致细胞膜通透 坏,大量水溶性、非电解质分子可迅速扩散入体循 性瞬时增大,促进药物渗透的方法。本法可使类脂 环。一些离子和强极性分子还可通过毛孔、毛囊皮 分子的有序排列转变为无序排列,在皮肤上形成纳 脂腺、汗管等皮肤附属器进入体内,但仅占总量的 米级的孔洞,一段时间后再恢复成有序排列,孔洞 0.1%。皮肤附属器作为药物吸收的分流旁路,在 自然消失,对皮肤损伤较小,有利于实现生物大分子 达到稳态流量前的短期内较重要。另外,有研究表明 药物的程序化给药?5?。对于采用被动扩散或离子导 聚合物和胶体粒子对附属器具有靶向性。 入无效的药物,也有望达到理想的促渗效果。王浩 2 促透的物理方法 等?6?考察了电致孔技术对离体裸鼠皮肤屏障的影响, 化学促进剂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且对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