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3《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共22张PPT).pptx

发布:2024-12-25约1.73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

说课

义务教育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目录

01

教材分析

02

学情分析

03

教学目标

04

教法、学法

05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能拓展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技能,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在处理复杂小数计算时的便捷性,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小数相关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为学生数学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整数运算基础和小数知识,对计算器也有了初步认识与操作能力。他们好奇心强,渴望探索新的计算方法,但在运用计算器进行小数计算时,可能会出现因按键失误、对小数点处理不当等导致的错误。部分学生对计算器计算结果可能过于依赖,缺乏对计算过程和算理的深入思考。

三、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让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能正确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会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通过操作计算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让学生感受计算器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计算器计算过程中,正确输入小数的数位及小数点,理解计算器计算结果背后的数学原理,避免盲目依赖计算器。

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按键顺序和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能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四、教法与学法

学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法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教法:

分析引导、

互动式教学法

启发

探究

结合学情分析

05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1

2

3

4

5

6

显示屏

OFF:关机键

ON:开机键

AC:清除键

你还知道哪些键的功能?和同学交流一下。

认识计算器。

李芸在超市购买了下面的物品。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去多少元吗?

在计算器上应怎样输入买铅笔的钱数?

0.

0.8

还有其他的按法吗?

0.

0.8

整数部分为0可以不按,小数部分末尾的0可不按。

0.

0.8

0.80+24.00+15.40+44.70+6.00

84.9

6.

90.9

0.80+24.00+15.40+44.70+6.00

=90.9(元)

答:李芸一共用了90.9元。

100-90.9=9.1(元)

答:应找回9.1元。

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用计算器计算)

【选自教材P52试一试】

布置作业

(30分钟内完成)

A组P16页1题(2)(4)、3题。

B组P16页1题(1)(3)、3题。

C组P16页1题(1)(3)。

按照“双减”要求以及考虑到学生之间能力差异,采用不同层次作业的布置,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使优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按出每个数和运算符号,如果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或小数部分末尾是0,0可以省略不按。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板书归纳,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数形结合,突出数学的特色,有利于把握重点,起到深化巩固的作用。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较快掌握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操作方法,但仍有少数学生因粗心出现按键错误。在探索规律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学生对规律的总结和表达不够准确。后续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计算准确性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不忘思考计算的本质和算理,提升数学思维深度。

谢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