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在联系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在联系点
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总体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趋势。
一、教材体现了科学性
1.全面体现了标准提出的理念和目标
2.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数学实质
3.准确把握了课程内容要求
4.教材有一定的实验依据
二、教材体现了整体性
1.整体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核心
2.整体考虑了知识之间的关联
3.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
4.整体性体现注意了以下几点
配置习题时考虑了其与相应内容之间的协调性。
教材内容的呈现既考虑了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又使整套教材的编写体例、风格协调一致。
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渗透了在整套教材中。
三、教材内容的呈现体现了过程性
1.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2.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四、呈现内容的素材贴近学生现实
1.生活现实
2.数学现实
3.其他学科现实
五、教材内容设计有一定的弹性
1.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
2.提供了一定的阅读材料,包括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供学生选择阅读。
3.习题的选择和编排突出层次性,设置巩固性问题、拓展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等;凡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习题,明确标出。
4.在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所选择的课题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获得不同的体验。
5.编入一些拓宽知识或者方法的选学内容,增加的内容注重于介绍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而不片面追求内容的深度、问题的难度、解题的技巧。
6.设计了一些课题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借助算盘、函数计算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
六、教材编写体现了可读性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采用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多种方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由于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所以教材的呈现在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表格、文字等形式的同时,逐渐增加数学语言的比重。
各册教材围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学习领域编排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通过这四部份内容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下面我就这四部分内容对小学数学全年段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简单分析。
一、关于数与代数的内在联系:
1、数的认识
一年级上册:1、 数一数 ; 2、1~5的认识和加减法;3、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11~20各数的认识 。
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 ,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六年级下册:负数
2、数的运算
一年级上册:1、1~5的认识和加减法;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
3、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年级下册: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
二年级上册: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 表内乘法(一);3、表内乘法(二)。
二年级下册:1、解决问题(连加、连减、乘加以及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2 表内除法(一); 3、表内除法(二);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三年级上册: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有余数的除法;
3、多位数乘一位数。
三年级下册: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两位数乘两位数;3、解决问题 (连乘、连除、乘加、除减等四则混合运算)。四年级上册:1、三位数乘两位数;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四年级下册:1、四则混合运算;2、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五年级上册:1、小数乘法;2、小数除法。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六年级上册:1、分数乘法;2、分数除法。
六年级下册:1、负数的简单计算;2、比例。
3、常见的量
一上:认识钟表(认识钟面、整时、半时)。
一下: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关系及简单计算); 2、认识时间(时、分的关系和几时几分的读写)。
二下:克和千克 。
三上:1、测量(吨的认识);2、时、分、秒(秒的认识)。
三下:年、月、日。
4、式与方程
四下: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用字母表示数与算式) ;
五上:简易方程。
5、探索规律
一下:找规律(图形——图形与数字——数字)
二下:找规律(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四上:1、积的变化规律;2、商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
四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五上: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关
1、图形的认识
一上:认识物体和图形(平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