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南京师范大学610文艺学综合基础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资料.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 HYPERLINK /zhuanyeke/ 考研专业课资料
HYPERLINK /zhuanyeke/考研专业课复习是考研备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备考资料。 HYPERLINK / 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了2009年南京师范大学610文艺学综合基础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供大家下载使用,并且提供南京师范大学 HYPERLINK /zhuanyeke/ 考研专业课辅导,更多真题敬请关注 HYPERLINK / 中公考研网!
南京师范大学610文艺学综合基础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南京师范大学610文艺学综合基础2009真题解析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6分)
1、文学的游戏发生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物:席勒、康德、斯宾塞、谷鲁斯。游戏说试图从心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揭示艺术发生的奥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它将精神上的“自由”看作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于人们艺术的本质和艺术创造的基本动因,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游戏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把艺术活动仅仅归结为“本能冲动”或者“天性”,并且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冲动”或“天性”来自何处,这样就难以从根本上揭示艺术起源的真正原因。另外,“游戏说”过分强调艺术与劳动的对立,艺术与功利的对立,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2、话语
话语可以看作语言与言语结合而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3、小说
一般说来,小说是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或事件场面以及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的特征主要有:能够多方面、自由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生动地描写丰富完整的故事情节,“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没有完整的情节,必然影响人物性格的刻画,即使段篇小说也应如此,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人物活动及矛盾斗争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具体形象地描绘自然和社会环境,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行动的条件、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它包括自然环境及人物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关系、历史发展趋势、社会风貌、习俗等等,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祝福》、《创业史》和《红旗谱》中的描写。小说按照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4、叙述话语
叙述话语是指叙述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叙述语句本身,即叙述语言的运用及叙述结构和方法的选择。叙述话语包括时间和视角两个方面:时间则涉及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所谓“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而所谓“文本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一般分为: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的方式。
5、抒情角色
它指的是抒情作家在抒情性产品中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即创作主体契入作品的方式与视角,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抒情色彩。主要有这样几种抒情方式: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代言的抒情方式;在叙述中抒情(主要指古典叙事诗)。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又分为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两种方式,代言的抒情方式又分为作者代他人立言和借他人之口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两种方式。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20分)
1、文学创作的“物化”阶段主要有哪些特征?
物化阶段是文学生产过程的最后阶段。它指的是作家将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意象或意念转化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物态化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形成于观念中的艺术意象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之间并不具有完全一致性,由于诸多中间环节作祟,时常出现心手不一情况,如郑板桥所言画竹,“胸中之竹不同于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更不同于“攸作变相”的“画中之竹”。这就是时常所谈的“形象大于思维”问题——产品与创作意图之间的矛盾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1、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作品中的人物是一性格复杂的圆形人物,且其主导性一旦形成,就有自身发展逻辑,不以作家的意志为转移,作家也不应强加自己的认识,扭曲人物的性格。如托尔斯泰笔下的卡列尼娜、法捷耶夫笔下的美尼亚、贾平凹笔下的金狗等。2、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 作家受到某中外在动机刺激从材料中发现了新东西,产生新的创作契机,而作家当时并未觉察,误认为产品逸出意图。如鲁迅作品《不周山》、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群魔》等就是这种情况。
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1、语词提炼工作[1]物化阶段语词提炼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