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教案鲁教版必修2.doc
PAGE
7-
人口迁移
基本信息
课题
鲁教版第一单元其次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377班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1.第一节中所讲的“人口增长”主要是指人口的自然增长,而本节课中的“人口迁移”引起人口机械增长,它不仅能够引起数量上的变更,也会变更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人口分布状况,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本节重点阐述了人口移动的动因效应,这样由现象到本质,增加了教材的内在逻辑性。教材以形象的图片和阐明的文字表述,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人口移动的动因。同时在活动中采纳平安教学和形式,以我国历史上的“闯关东”和改革开放后出现的“雁南飞”为例,详细分析人口迁移缘由,更有助于学生的领悟的认同。移动的效应,该部分内容比较简洁理解,教材主要实行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同时将学生熟识的“唐人街”以图片的形式穿插其中;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教材以学问窗的形式选用巴西足球文化这一素材进行说明,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导深化思索。
本节最终还设置了一道开放性活动题:请从不同角度再举出一些实例,说明人口移和流淌产生的其他效应,该活动的设置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实力。
学情分析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淌的辨析,学生理解会有一点的难度,结合身边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人口迁移的缘由和影响因素有助于学生理解当前大环境下的人口分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相识观;人口迁移的过程会影响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这个过程结合身边实例分析,学生易懂,其可以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淌。
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
明确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及对环境、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的分析,归纳出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加深对相关学问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爱好和热忱,通过与他人合作沟通,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
教学难点:人口移动产生的效应
教学手段的运用
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
为什么有人称土耳其国家足球队为“德国二队”?
二战之后,德国人在废墟中建立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但奇迹的背后却离不开大量外籍劳工的贡献,尤其是土耳其人。由于社会体制的差异,在上世纪50、60年头到德国打工的外籍劳工当中,土耳其人是最多的。
?
运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导入?
讲解、探讨、解决问题
人口移动与人口流淌辨析
(提问)下列人口移动中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淌?
1.15世纪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
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
3.三峡工程大移民
4.大批农夫赴科威特等国务工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探究)推断A1到B1\A2和C1到A2/C2是否是人口迁移。(图见课件)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推拉理论
(探究)案例《小马老师的家庭故事》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探讨)通过图片的展示和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尝试归纳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环境的影响
1.依据老师的讲解,学生结合练习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老师加于补充。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对环境的影响
充分利用各种素材,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推断人口迁移和流淌的实力,探讨分析人口迁移的缘由和影响,指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应用人口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学问检测
实力考查
学生依据本节课所学大胆验证,探讨,主动参加,回答问题
围绕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立足基础,精选习题,对学生进行学问获得的检验
课堂小结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围绕本节课教学重点,简洁总结本节课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和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
作业设计
课堂巩固练习
1.有关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因素始终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C.矿产资源开发不会引起相应的人口迁移和流淌
D.家庭缘由引起的人口迁移也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2.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
A.从旧大陆向新大陆
B.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削减
C.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D.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消逝
3.2000年我国大陆进行了第5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迁移明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