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4教案 教科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4教案 教科版
【教学目标】
1.在实验的基础上,用计算和推理的方法继续研究地球上昼夜不断交替的原因。
2.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奥秘的历史,了解哥白尼为建立“日心说”所作的贡献。
3.学习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的科学品质和精神。
4.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奥秘的历史,学习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的科学品质和精神。
【教学准备】
人类探究“地心说”、“日心说”的资料,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讨了地球上发生昼夜变化的原因,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二、计算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 1.5 亿千米,让我们来算一算,它绕地球一周路程有多远?太阳运行的速度是每秒 250 千米,照这样计算,太阳绕地球一圈要花多少小时呢? 24 小时绕地球一圈可能吗?
三、汇报计算结果
学生计算、汇报,否定“太阳围绕地球转”的假设。
四、阅读资料
看看人类是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的(可参看教材中第 68 、 69 页的资料)。
五、汇报阅读结果
用科学家研究的结果,再次否定“太阳围绕地球转”的假设。
六、得出结论
用推理的方法再次思考“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和“地球不仅自转,还围绕太阳转动”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七、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我们应该向哥白尼、 布鲁诺、伽利略学习什么?
搜集有关地球自转的资料。
附送: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5教案 教科版
一、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让学生认识古人对地球的认识的三种观点:“天圆地方说”、“盖天说” 和“浑天说”,然后指导学生加以否定这些观点;接着,指导学生认识“地心说”和“日心说”,找出这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并对应着找出这两种学说各个观点的解释,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实验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到这两种学说谁的证据更充分些,然后,在对“地心说”不充分的观点进行否定,对“日心说”的观点再进一步讨论,看其是否充分;最后,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对上节课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进行修正,看保留哪些和否定哪些。这样,让学生经历过:认识——否定——再认识——再否定——和肯定一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
学生已经在本单元第一课对太阳东升,白天来临;太阳落山,夜幕降临的昼夜交替现象进行了合理的假设。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1、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动;2、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动;3、地球自转,太阳不动;4、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同时地球自转等都能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因此,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有关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有关史料,继续研究昼夜现象的成因。
三、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并能找证据解释观点。
2.认识到对同一种现象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的。
3.? 通过认识科学家对昼夜现象的解释,修正自己对昼夜现象的认识。
4.学习哥白尼研究天体运行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
学生
说明与提醒
课件、地球仪
课前收集关于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几大观点及其具体内容。
教 学 流 程
复习引入→了解人类在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过程中的几种观点→交流讨论、修正观点
活 动 过 程
基 础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一、复习引入:
我们上节课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哪几种情况下地球上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过渡:想要把地球的昼夜现象解释清楚,首先必须先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在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认识过程中,我们人类进行了长期、艰难的探索,当然也免不了激烈的学术争论。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这段历史。板书课题: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二、了解人类在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过程中的几种观点:
1.课件出示“天圆地方说”、“盖天说”、“浑天说”这几个观点。
你们赞同这些观点吗?为什么?
2.过渡:后来又出现了两个著名的观点和学说,你们知道是哪两个吗?
3.自学教材P75-76,请用线条在书上划出托勒密“地心说”的主要观点和哥白尼“日心说”的主要观点。
4.再阅读一遍,思考、讨论:
= 1 \* GB3 ①“地球是球体”托勒密的证据是什么?
“地球是球体”哥白尼的证据是什么?
= 2 \* GB3 ②“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