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传输线理论12-13-2.ppt

发布:2017-05-27约3.93万字共10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其中, 是传播距离z所需要的时延。据此,s域波动方程的通解改写为 3、s域电压反射系数、输入阻抗和电压透射系数 (1)s域电压反射系数 s域电压反射系数为反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压之比,简称反射系数,记作Γ(s),表为 (2)s域输入阻抗 传输线上z点的输入阻抗归一化输入阻抗、反射系数与归一化输入阻抗、输入阻抗的关系分别为 (2.7.18) (2.7.17) (2.7.19) * (3)s域电压透射系数T(z,s) s域电压透射系数与输入阻抗的关系为 (2.7.20) (2.7.21) (2.7.22) (2.7.23) * 三、简单传输线电路负载端时域信号的形式解 1、负载端时域信号的第一种形式解 采用拉普拉斯变换的方法可以给出负载端时域信号的形式解。对于图2.29这样的电路,关心的是负载阻抗ZF处的电压波形,因此需要分析计算时域信号注入后,负载阻抗 ZF处的电压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 图2.29 简单传输线电路 分析计算负载阻抗ZF处的时域电压波形的主要步骤是:首先,对时域信号vg(t)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相应的s域电 * 压信号Vg(s);然后,写出经多次反射后形成的负载阻抗ZF处的s域电压的表示式ZF(s);最后,对ZF(s)作拉普拉斯反变换得到负载阻抗ZF处的时域电压波形。 非归一化s域电压信号Vg(s)、归一化s域电压信号vg(s)分别为 由于当负载匹配时,加到传输线的电压是传输线特性阻抗与信号源内阻分压的结果,可写作Kgvg(s),Kg称作信号源端的分压系数,它与信号源端反射系数Γg的关系为 由于信号源端和负载端都是不匹配的,两端都有反射,负载阻抗ZF处的归一化s域电压是多次反射波的叠加。负载处 (2.7.24) (2.7.25) * 的归一化s域电压vF(s)可分解为内向波aF(s)与外向波bF(s)之和,即 其中 于是有 负载端电压透射系数 (2.7.26) (2.7.27) (2.7.28) (2.7.29) 于是vF(s)可改写为 (2.7.30) 那么负载阻抗 处的归一化时域电压波形vF(t),表示为 (2.7.31) * 为分析方便,将vF(t)分解为许多子项, 各子项的表示式和意义说明如下: (1) vf0(t)是不包含多次反射的主要子项,简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