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_传输线理论.ppt

发布:2015-09-10约1.05万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分布参数及分布参数电路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2. 终端开路 由于负载阻抗 因而终端电流 沿线电压、电流的复数表达式为 传输线终端开路时,输入阻抗为 传输线终端开路时电压、电流及阻抗的分布 3. 终端接纯电抗负载 均匀无耗传输线终端接纯电抗负载时,沿线呈驻波分布。 终端电压反射系数为 (1) 负载为纯感抗 (2) 负载为纯容抗 此电抗也可用一段特性阻抗为Z0、长度为l0 的短路线等效,长度l0可由下式确定 因此,长度为l终端接电抗性负载的传输线,沿线电压、电流及阻抗的变化规律与长度为(l+l0)的短路线上对应段的变化规律完全一致,距终端最近的电压波节点在 范围内。 纯容抗 纯感抗 综上所述,均匀无耗传输线终端无论是短路、开路还是接纯电抗负载,终端均产生全反射,沿线电压电流呈驻波分布,其特点为: (i) 驻波波腹值为入射波的两倍,波节值等于零。短路线终端为电压波节、电流波腹;开路线终端为电压波腹、电流波节;接纯电抗负载时,终端既非波腹也非波节。 (ii) 沿线同一位置的电压电流之间相位差,所以驻波状态只有能量的存贮并无能量的传输。 (a)感性负载 (b)容性负载 终端接纯电抗负载时沿线电压、电流及阻抗的分布 三、行驻波状态(部分反射情况) 当均匀无耗传输线终端接一般复阻抗 式中终端反射系数的模和相角分别为 传输线工作在行驻波状态。行波与驻波的 相对大小决定于负载与传输线的失配程度。 1. 沿线电压、电流分布 沿线电压电流振幅分布具有如下特点: (1) 沿线电压电流呈非正弦周期分布; (2) 当 时,即 在线上这些点处,电压振幅为最大值(波腹),电流振幅为最小值(波节),即 (3) 当 时,即 在线上这些点处,电压振幅为最小值(波节),电流振幅为最大值(波腹),即 (4)电压或电流的波腹点与波节点相距 。 (5) 当负载为纯电阻RL,且RLZ0时,第一个电压波腹点在终端。 当负载为纯电阻RL,且RLZ0时,第一个电压波腹点的位置为 当负载为感性阻抗时,第一个电压波腹点在 范围内。 当负载为容性阻抗时,第一个电压波腹点在 范围内。 沿线电压电流的振幅分布如图 2. 沿线阻抗分布 线上任一点处的输入阻抗为 它具有如下特点: (1) 阻抗的数值周期性变化,在电压的波腹点和波节点,阻抗分别为最大值和最小值 (波腹) (波节) (2) 每隔 ,阻抗性质变换一次;每隔 ,阻抗值重复一次。 2-5 阻抗圆图及其应用 极坐标圆图,又称为史密斯(Smith)圆图。应用最广,这里先介绍Smith圆图的构造和应用。 一、阻抗圆图 阻抗圆图是由等反射系数圆和等阻抗圆组成 1. 等反射系数圆 距离终端z处的反射系数为 上式表明,在复平面上等反射系数模 的轨迹是以坐标原点为圆心、 为半径的圆,这个圆称为等反射系数圆。由于反射系数的模与驻波比是一一对应的,故又称为等驻波比圆。 若已知终端反射系数 ,则距终端z处的反射系数为 线上移动的距离与转动的角度之间的关系为 等反射系数圆 由此可见,线上移动长度 时,对应反射系数矢量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