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系统校正设计根轨迹法超前校正.doc

发布:2016-05-24约2.4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系统校正设计:根轨迹法超前校正 一.校正原理 如果原系统的动态性能不好,可以采用微分校正,来改善系统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满足系统动态响应的快速性与平稳性的定量值。 微分校正的计算步骤如下。 (1)作原系统根轨迹图; (2)根据动态性能指标,确定主导极点在S平面上的正确位置; 如果主导极点位于原系统根轨迹的左边,可确定采用微分校正,使原系统根轨迹左移,过主导极点。 (3)在新的主导极点上,由幅角条件计算所需补偿的相角差φ; 计算公式为: (1-1) 此相角差φ表明原根轨迹不过主导极点。为了使得根轨迹能够通过该点,必须校正装置,使补偿后的系统满足幅角条件 (4)根据相角差φ,确定微分校正装置的零极点位置; 注意满足相角差φ的零极点位置的解有许多组,可任意选定。在这里给出一种用几何作图法来确定零极点位置的方法如下 过主导极点与原点作直线, 过主导极点作水平线, 平分两线夹角作直线交负实轴于点, 由直线两边各分识作射线交负实轴,左边交点为,右边交点为为,如图1-1所示。微分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1-2) 图1-1 零极点位置的确定 (5)由幅值条件计算根轨迹过主导极点时相应的根轨迹增益的值,计算公式为 (1-3) (6)确定网络参数。(有源网络或者无源网络); (7)校核幅值条件、幅角条件、动态性能指标 和等。 二.校正实例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要求,试用根轨迹法作微分校正。 解:(1)作原系统的根轨迹图如图1-3所示 原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2所示 R(s) C(s) + - 图1-2 原系统的结构图 仿真原系统的根轨迹 程序如下: k=4; %零极点模型的增益值 z=[]; %零点 p=[0,-2]; %极点 sys=zpk(z,p,k); rlocus(sys); 图1-3 原系统的根轨迹图 (2)计算原系统性能指标 (1-4) 闭环极点为 核算系统的动态性能 ,, (1-5) 原系统的超调量满足要求。 (1-6) 调节时间不满足要求,所以在原系统根轨迹上找不到满足性能指标的主导极点,需作校正。 (3) 计算新的主导极点 因为原系统的超调量满足给定要求,所以设原系统的阻尼角不变,则阻尼比为 令调节时间为给定值 =2 (1-7) 解出 得新的主导极点为 计算所得希望的主导极点,因为位于原系统根轨迹的左边,确定采用微分校正。 (4)计算微分校正补偿角φ 将新的主导极点值代入开环传递函数求得幅角值为 (1-8) 不满足幅角条件。应该增加微分校正装置,使得幅角条件为 (1-9) 所以,微分校正装置的补偿角为 (1-10) (5)由作图法确定校正装置的零、极点位置为 所以,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1-11) 其中,为待定补偿增益值,用于补偿新的根轨迹过主导极点时的幅值条件。 这样,带有串联微分校正装置的新的开环传递函数成为 (1-12) (6)由幅值条件计算增益补偿值 将主导极点值代入幅值条件 (1-13) 求得增益补偿值为 (7)设计网络参数。 加有串联微分校正装置的系统如图1-4所示 R(s) C(s) + - 图1-4 微分校正系统的结构 三.仿真验证 校正后根轨迹如图1-5所示。作为比较,以利于对根轨迹法微分校正作用的理解,将校正前后系统仿真曲线作出如图1-6所示。 校正后的系统根轨迹如图1-5所示 程序如下: k=4; %零极点模型的增益值 z=[]; %零点 p=[0,-2]; %极点 sys=zpk(z,p,k); rlocus(sys);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