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登楼.ppt

发布:2017-12-21约1.14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登楼 学习目标 1.通过诗歌了解诗人杜甫。 2.赏析诠释,领会诗文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主旨。 3.学习诗歌的反衬手法与炼字技巧。 走近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史”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像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成都,时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诗人客蜀已是第五个年头。上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有吐蕃攻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陕州事;随后郭子仪复京师,而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整体感知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细节感知 赏析: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万方多难”: 首联的作用: 提挈全篇。 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花近高楼以乐景写哀情,是反衬手法。 此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登临”: 细节感知 赏析: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颔联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 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 细节感知 赏析: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下句“寇盗”“相侵”,申说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上句“朝廷”、“寇盗”,是登楼所想。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终不改,明言大唐帝国气运久远。 细节感知 赏析: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梁甫吟》:是三国诸葛亮(存疑)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从望荡阴里见三坟写起,转到写坟中人被谗言遭杀害的悲惨事件,再转到揭出设此毒计之人。 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 常识介绍 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这是以刘禅喻代宗李豫。而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危楼落日,忧端难掇,聊吟诗以自遣,如斯而已! 尾联主旨: 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