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修改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外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护理系 适用专业: 护理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国家执业护士注册考试的必考课程,涵盖了外科护理领域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整体护理思想。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能运用科学的护理程序方法,对外科各系统疾病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为护理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健康、保持健康的服务。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的学习必须借助各种模拟实践操作训练和临床实践,将掌握的专业实践技能转化为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与卫生保健工作的执业本领,达到培养学生《外科护理学》综合应用能力与实践技能,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构建外科护理岗位及临床护理岗位群工作任务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所学的《外科护理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为护理对象服务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的目的。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支撑作用,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前期课程是医学基础课,如解剖学、生理学等,同步课程有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该课程包括外科护理学总论、普外科疾病护理、专科疾病护理等,
人文理念只有融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才有生命力。《外科护理学》课程寓人文关怀教育于专业教学过程之中,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及人文素质的实践性课程。
(二)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的理念
本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护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任务引领为课程设计基础,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编写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力求满足三个需要(社会需要、岗位需要、学生需要),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本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必须、够用、能用”为度,更注重基本技能、人文素质和工作态度的培养;参考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有效的融入其中。突出了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体现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按照临床一线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分为20个项目任务,每一项目任务又分若干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的组织与编排是以整体护理为核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照护理评估、护理诊断/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教育等6个方面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三个需要”的基本原则,努力体现以社会、专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教学做一体)(重复_准确-简洁)(具体)
本课程第三、四学期开课,总学时102,其中理论76学时,实践2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水平目标
1.学生能说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
2.学生能理解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
3.学生能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正确评估(生理、心理、社会)。
4.学生能叙述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原则。
5.学生能熟练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和健康教育。
(二)能力目标
1.学生能熟练进行围手术期及各项外科护理技术操作。
2.学生能制定详细的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围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计划。
(三)素质及态度目标
1.学生热爱护理专业,具有爱伤意识。
2.学生具备较强的无菌观念及整体护理思维框架。
3.学生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能力需求、学生的能力水平及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而设计;在选取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其知识的实用性及创新性,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及辅助网络教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扩大教学的信息量,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侧重实际应用的理论指导;实训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拟临床护理的“情景模拟教学”和采用课堂与医院一体化的教学,“课程单元见习、课程综合毕业实践、理论与实践同步”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表1)。
表1 外科护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及教学设计
序号 项目
名称 工作
任务 知识内容和要求 能力范围和要求 教学情景或教学设计 考核
方式 课时 一 绪论 外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1)了解外科护理学
的发展简史及进展
(2)了解外科护理学的范畴
(3)熟悉外科护理学
的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
(4)熟悉外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1)具备外科护士的基本素质
(2)能以整体的观念从事外科护理工作 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