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ppt

发布:2024-01-17约5.28千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喹诺酮(C):无动物致畸报道,但可影响胎儿软骨发育链霉素(D)、庆大霉素(C)和卡那霉素(D)对听神经有损害;氯霉素(C):抑制骨髓,大剂量可导致“灰婴综合征”;四环素(D)可致乳牙色素沉着和骨骼发育迟缓;呋喃妥因可能导致溶血(孕晚期);磺胺类药物(C):动物致畸、早产儿核黄疸。抗结核药:利血平(C):动物致畸异烟肼(C):肝毒性,慎用药以下抗生素须引起足够重视*第31页,讲稿共5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克霉唑(B)、制霉菌素(B)、咪康唑(C)未见对胎儿有影响。伊曲康唑(C):缺乏用于人类特别是早期妊娠的研究,属慎用药灰黄霉素可致连体双胎;酮康唑可对动物致畸,如孕妇确有应用指征,需衡量利弊。酮康唑可分泌到乳汁,增加新生儿核黄疸的机率。抗真菌药*第32页,讲稿共5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抗疟原虫的奎宁致畸作用较肯定应禁用;氯喹的安全性相对较大,在疟疾高发区使用,利大于弊。抗寄生虫病药*第33页,讲稿共5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阿昔洛韦:C,多口服利巴韦林:X,强致畸作用,禁用齐多夫定:C,用于孕期AIDS患者抗病毒药*第34页,讲稿共5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强心和抗心律失常药大多数对胎儿是安全的,常用的洋地黄制剂,能迅速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尚未见有对胎儿不良影响的报道。近年用地高辛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等治疗胎儿宫内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并取得疗效。*第35页,讲稿共5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关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第1页,讲稿共5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妊娠期用药问题受到重视的原因化学合成药物的不断增加,有的药物在妊娠期的使用已发现有致畸作用。妊娠期用药的情况普遍存在,知情/不知情/主动/被动。烟、酒、药瘾、放射等因素对子代健康影响的认识逐渐深化。妊娠期中药的应用*第2页,讲稿共5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典型事例(Ⅰ)Thalidomide反应停:镇静、催化剂。50年代末在西德、英国等地开始使用,孕妇为用药对象之一。肢体缩短合并或完全缺失。*第3页,讲稿共5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典型事例(Ⅱ)DiethylstilbestrolDES己烯雌酚50年代初在早期妊娠时曾以大量DES治疗流产,量达1-300mg/日。1953年已有研究证明其无效性。60年代发现曾在早期妊娠时用DES的孕妇与其子代的女性在以后发生阴道腺病及阴道透明细胞癌(6-27%)。1971年FDA禁止使用。*第4页,讲稿共5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第5页,讲稿共5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妊娠期药物的吸收药物口服时,生物利用度与其吸收相关。妊娠期雌孕激素分泌增多,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肠蠕动减弱,弱酸性口服药物的吸收延缓,峰值后推、偏低。肠腔内pH值升高,有利于弱碱性药物如镇痛药的吸收。氯丙嗪在肠壁代谢,小肠停留时间延长,吸收减少早孕时呕吐频繁的孕妇,口服药物的效果更受影响。*第6页,讲稿共5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妊娠期药物的吸收妊娠期心输出量增加37%,生理性肺通气过度,肺潮气量增加,吸入性药物如麻醉药的吸收加快并增多皮肤、粘膜的局部毛细血管开放,血流增加,皮肤用药透皮吸收加快,滴鼻给药、经阴道黏膜吸收的药物吸收加快和增多。硬膜外腔更多血管形成,硬膜外腔给药可加速吸收妊娠晚期,下肢血液回流不畅,影响药物经皮下或肌内注射的吸收。如需快速起效,应采用静脉注射。*第7页,讲稿共5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妊娠期孕妇血容量约增加40%~50%,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血液稀释,心排出量增加,体液总量平均增加8000ml,故妊娠期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在靶器官往往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应用剂量应大于非妊娠妇女

妊娠末期脂肪积贮10kg,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增大妊娠期药物的分布*第8页,讲稿共5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药物与蛋白结合生理性血浆白蛋白下降5-10g/L,使药物分布容积增大。很多蛋白结合部位被内分泌激素等物质所占据,游离型药物比例增加,使孕妇药效增高。非结合型增加的常用药物有: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等。*第9页,讲稿共50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妊娠期药物的代谢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使胆汁郁积,药物从肝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