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和为贵”中的领导智慧(一) - 副本.docx

发布:2021-03-13约4.55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和为贵”中的领导智慧 (一) “和”原本是一个典型的音乐概念,指不同声音的相互调和。由于中国古代对音乐的教化作用和象征作用的高度 重视(《周礼 ?春官 ?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中、 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 国子舞《云门》 《大卷》《大咸》《大 ?》《大夏》《大 ?C》《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 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和”成为修身齐家和济世安邦的重要理念。 “和”的主要含义有四种: 一是适中、 中和,二是适应、 调和,三是融洽、平和,四是不同。 那么,儒家的“和”对于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有哪些启发呢? 第一,“和”为贵,就是自己内心的和谐。 在儒家看来,每一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四种情 绪,这四种情绪没有外露表现的时候,就是“中” ;外露出来但是控制在恰当的范围之内, 就是“和”(见《礼记 ?中庸》)。也就是说,“和”是指能够驾驭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四种情绪,不大喜、不大怒、不大哀、不大乐,有所节 制,这就是“和” 。可见,儒家的“和” ,首先是一种心理调 适。对“度”的把握最为重要。所以儒家典籍《论语 ?八佾》记载孔子的话: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的意思是《关雎》这首诗,快乐却不过分,悲哀却不过头。所以,“和”其实就是“中庸” ,也就是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 及(《论语 ?雍也》说: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 ’”)。西方剧作家莎士比亚也有类似的话: “不要因为您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炽热地烧伤了您自己。不要顾及区区小利, 不要因只言片语便耿耿于怀,这样是成不了大事的。 ” 行政工作是件 “劳心”的工作,所以控制情绪十分重要,也特别不容易。对此,儒家学者谆谆叮嘱,几乎到了不厌其 烦的地步。 有一次, 学生子张问孔子: “楚国有一个令尹 (相当于宰相)名叫子文,在行政领导岗位上三起三落,但是他 很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三次做令尹,没有高兴的神色,三次被撤职,没有怨恨的神色,而且有条不紊地把自己的工作全部移交给继任者,您觉得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称赞道: “真是个尽忠尽职的人啊。 ”(见《论语 ?公冶长》)还有一位著名人士,名叫柳下惠,我们都知道他坐怀不乱的故事,是个修养非常好的人。其实他的心态也非常好,他做法官,多 次被撤职,但都平静处之。有人对他说: “您不可以离开鲁国么?”柳下惠说道: “正直地侍奉国君,到哪一国去不会被多次免职?如果不正直地侍奉国君,何必要离开自己父母 所在的国家呢?” (见《论语 ?微子》)所以孔子看不起这样 的官员: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到 ;得到了职位,又生怕失去。孔子认为,如果总担心失去职位,就会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见《论语 ?阳货》)。 然而,要做到心情平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历练和修身。孔子认为只有明智的人不会困惑,只有仁爱的人不会忧伤,只有勇敢的人不会害怕。具备了这三点,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见《论语 ?宪问》)。 怎么样才能做到心平气和?关键是要问心无愧。有一次, 一个叫司马牛的人问孔子: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 ‘君子’ ?” 孔子说:“不忧伤,不担惊受怕,不提心吊胆。要做到这一 点,关键是问心无愧。 ”(见《论语 ?颜渊》)所以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心地坦荡宽广,后者局促忧虑 (见《论语 ?述而》)。孔子最喜欢弟子颜回,为什么呢?因为颜回的修养很高,一箪饭,一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 都受不了那种穷苦, 但是颜回自得其乐 (见《论语 ?雍也》)。 “问心无愧”在《论语》里面的原话是“内省不疚” (见《论语 ?颜渊》),一个人内心要和谐坦荡,就一定要不断地 反省自己,看自己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并不断改进, 这样心里才会踏实。儒家文化非常看重“自我反省” ,孔子的弟子曾参每天都要反省三件事:为人出谋划策忠不忠呢?与朋友交往讲不讲信用呢?自己所学的东西复习并实践了 么?”(见《论语 ?学而》) 通用电气 CEO杰夫 ?伊梅尔特认为,领导力实质上是一种自我反省能力。拥有自省精神,才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才能在冲突来临之前实现一种恰当的平衡,才能卓有成效地做正确的事情。 今天看来,问心无愧、自我反省,就是一种自我管理。这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中依然没有过时。现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提出管理者素质提升的三个步骤:首先是成功实现自我管理,其次是成功实现对企业人员的管理,最终是实现对经营战略目标的管理。因此必须首先克服自身缺点,发扬自身优点,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对一个领导者而言,要管理好自己的品格、道德、知 ?R、智慧、脾气、言行。当代著名政治家、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也指出: “优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