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19章d区金属一.doc

发布:2015-08-20约1.37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9章 d区金属(一) 第四周期d区金属 19.1 试以原子结构理论说明: (1)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在性质上的基本共同点; (2)讨论第一过渡系元素的金属性、氧化态、氧化还原稳定性以及酸碱稳定性变化规律; (3)阐述第一过渡系金属水合离子颜色及含氧酸根颜色产生的原因。 答:(1)①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都具有未充满的3d轨道,特征电子构型为(n-1)d1~10ns1~2,具有可变的氧化态。电离能和电负性都比较小,易失去电子呈金属性,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②与同周围主族元素的金属相比,第一过渡系金属原子一般具有较小的原子半径和较大的密度。 ③由于过渡金属的d电子和s电子均可作为价电子参与金属键的形成,金属键较强,因此它们有较大的硬度,有较高的熔、沸点。 (2)第一过渡系元素为Sc 、Ti 、V 、Cr、Mn 、Fe、Co、Ni、Cu、Zn 从Sc→Zn,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氧化态:先逐渐升高,到锰为最高,再逐渐降低;氧化还原性:金属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酸碱稳定性:从钪到锰最高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酸性增强、碱性减弱,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氧化物及水合物一般是低氧化态的呈碱性,最高氧化态的呈酸性。 (3)①由于过渡金属离子具有未成对d电子,易吸收可见光而发生d-d跃迁,故过渡系金属水合离子常具有颜色。 ②第一过渡系金属含氧酸根离子VO3-、CrO42-、MnO4-,呈现颜色是因为化合物吸收可见光后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而产生了荷移跃迁,即电子从主要是定域在配体上的轨道跃迁到主要是定域在金属上的轨道(M←L),对于含氧酸根离子则是发生O22-→Mn+的荷移跃迁。 19.2 Sc2O3在哪些性质上与Al2O3相似,为什么? 答:(1)都为碱性氧化物。在Sc3+、Al3+溶液中加碱得水合氧化物M2O3·nH2O(M=Sc、Al)。 (2)其水合氧化物都是两性的,溶于浓碱NaOH得Na3[M(OH)6],溶于酸得到M3+盐,其水溶液易水解。 原因:Sc的电子层结构为[Ar]3d14s2与第Ⅲ族Al同属是Sc、Y、La、Ac分族的第一个成员,故相似。 19.3 简述从钛铁矿制备钛白颜料的反应原理,写出反应方程式。试从热力学原理讨论用氯化法从TiO2制金属钛中为什么一定要加碳? 答:先用磁选法将钛铁矿进行富集得钛精矿,然后用浓H2SO4和磨细的矿石反应。(或:工业上从钛铁矿制钛白粉,大致可分四步:1.酸解;2.冷却结晶;3.加热水解;4.焙烧)。加铁屑,在 低温下结晶出FeSO4·7H2O,过滤后稀释并加热使TiOSO4水解: FeTiO3 + 2H2SO4 === TiOSO4 + FeSO4 + 2H2O TiOSO4 + 2H2O H2TiO3↓+ H2SO4 H2TiO3 TiO2 + H2O 从热力学原理看: TiO2(s) + 2Cl2(g) === TiCl4(g) + O2(g) , 若T=2000K时,根据? rGθ=? rHθ-T? rSθ 则? rGθ=66.9kJ?mol-1>0 反应不自发 而 TiO2(s) + 2Cl2(g) + 2C(s) === TiCl4(g) + 2CO(g) 若T=1000K 时 ? rGθ=-292.4kJ?mol-1 <0 反应可自发 19.4 根据以下实验说明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1)打开装有四氯化钛的瓶塞,立即冒白烟; (2)向此瓶中加入浓盐酸和金属锌时,生成紫色溶液; (3)缓慢地加入氢氧化钠至溶液呈碱性,则析出紫色沉淀; (4)沉淀过滤后,先用硝酸,然后用稀碱溶液处理,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1)TiCl4在潮湿空气中易发生水解,产生的白色的二氧化钛的水合物TiO2?nH2O。 TiCl4 + 3H2O === H2TiO3↓+ 4HCl 或 TiCl4 + 2H2O == TiO2+ 4HCl (2)2TiCl4 + Zn === 2TiCl3 + ZnCl2 (3)Ti3+ + 3OH-=== Ti(OH)3↓(紫色的水合氧化物沉淀) (4)3Ti(OH)3 + 7HNO3(稀) === 3TiO(NO3)2 + NO↑+ 8H2O TiO(NO3)2 + 2H2O === H2TiO3↓+ 2HNO3 19.5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1)钛溶于氢氟酸; (2)向含有TiCl62-的水溶液中加入NH4+离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