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学习课件.pptx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农村发展;教学目标与教学形式;教材;教学大纲;章节安排;Ch1.导论;第一节:发展与发展经济学;一些基本事实;1500年前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兴起;西方对世界的主宰;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富国vs.穷国;“两个孩子的世界”;Jessia:住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郊区小镇;2020/6/3;MeasuringEconomicGrowthfromOuterSpace;;;疑问:发展研究的视角;什么是发展?;传统经济学的衡量方法;
20世纪中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增长,但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并未改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现实
——“发展才是硬道理”
——收入分配不均
——地区差异明显
——城乡差别扩大
——……
传统经济学对发展的狭窄定义存在某些非常错误之处
;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什么是发展经济学?;几个意思相近的词汇: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南部国家。
主要指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二战后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并谋求发展的新兴民族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太平洋岛屿,南欧与地中海地区);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简介;为什么需要发展经济学?;为什么需要发展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失灵;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异同;发展中国家的界定;按人均GNI分(2003年);发展中国家大多在地球之南;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差异;1)国家的大小和收入水平;2)历史及殖民背景;2)历史及殖民背景;3)自然禀赋和人力资源状况;链接;4)宗教状况和民族构成;5)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6)产业结构;7)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对外依赖;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1)生活水平低下;(2)劳动生产率低下;(3)失业问题严重;(4)收入分配不公,两级分化严重;(5)技术落后;附录:中国的科技水平;(6)二元结构明显;(7)环境恶化问题严重;现在的发展中国家和早年的发达国家存在哪些区别;1)物质与人力资源禀赋;2)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比较的人均收入和人均GDP水平;3)气候差异;4)人口规模、分布与增长;5)国际移民的历史作用;6)基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能力;7)国内经济制度的效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是否会趋同;知识扩展;???三节:发展经济学的脉络;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渊源I;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渊源II;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渊源III;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发展经济学的三个发展阶段;a.第一阶段:结构主义;a.第一阶段:结构主义;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
(1)重新确定发展目标。发展的目的多维性,除了收入增加外还应该包括就业增加、贫困减轻、分配公平和乡村发展。
(2)重新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发展经济学家认为计划失败和不适当的政府干预是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的经济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他们相信市场机制不仅在发达国家是有效率的,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同样是有效率的。并提出了把政府政策导致的价格扭曲重新矫正过来的主张。;(3)提倡外向型发展战略(outward-oriented),即鼓励出口的工业化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国际贸易理论,特别是比较优势学说: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工业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取消和放松对外贸易的各种限制,降低汇率,促进出口。
;(4)重视农业发展。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家看到了工业部门扩张和农业部门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强调在工业化过程中应该重视农业的发展,通过对农业生产与科技研究的投资和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把传统农业生产转变为现代化农业。
此外,强调发展目标的多元化,把消除贫困作为发展目标之一。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因此,农业与农村发展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为加速工业化提供劳动和资本),而且本身也是发展目标。;(5)20世纪70、80年代后,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兴趣从宏观分析转到微观分析,从整体研究转向国别研究和应用研究。
;(1)第一阶段强调增长为目标,第二阶段强调发展目标的多元化;
(2)第一阶段强调计划和政府干预,第二阶段强调市场机制作用;
(3)第一阶段强调内向型发展战略,第二阶段强调外向型发展战略;
(4)第一阶段强调工业化,第二阶段强调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5)第一阶段追求宏大的理论体系和一般性战略,第二阶段侧重于国别研究和微观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现在。
发展的制度因素受到强调。一个繁荣的市场经济需要有政治、法律、文化制度来支撑,这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