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玻璃陶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
教学目标:
1.知道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有进一步认识。
3.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现代社会、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
教学方法:展示实物、图片、谈话、讲述、讨论探究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三大传统的硅酸盐材料是什么吗?
本节课我们来进一步深入了解玻璃、陶瓷和水泥的生产原料、主要成分及其用途。
课件 玻璃的发现——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一、玻璃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一】 阅读P54的有关内容,思考与讨论下列问题:
1、玻璃
主要用料
反应条件
玻璃窑中发生的主要反应
成 分
2、玻璃为什么可以被人工吹制成形状不同的制品?
3、看起来晶莹透明的玻璃是不是晶体呢?请说出你的依据。
4、除普通玻璃外,你还能举出几种特殊的玻璃?
学生自学解决上述问题后,ppt展示答案,教师进一步补充、分析。
[演示实验]取一根玻璃管,置于燃着的酒精喷灯上,把玻璃管拉成两支尖嘴管。
[观察]大家看到了什么?(学生亲身感受玻璃态物质的特性)
[讲述]实验室里的胶头滴管就是这样制出来的。如果是高温下的反应,能用这些普通玻璃仪器吗?
【展示】一小块普通玻璃
从正面看这块玻璃是什么颜色的?再从侧面看呢?
[提问]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说一下普通玻璃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回答]玻璃的透光性能好,用玻璃制成的物品美观,但易碎、易伤人、不耐热等等
[讲述]大家说得都很好。也正是为了让玻璃“弃恶扬善”,人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不断地制成了有各种各样性能的特种玻璃。如:硼硅酸盐玻璃、光学玻璃、彩色玻璃、钢化玻璃等。
【投影展示】几种特种玻璃的性能及用途
【教师讲解】介绍玻璃的新发展——光导纤维(课件展示)
以china的词义引入——激发爱国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讲述] 瓷器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我国早在8000年前便发明了制陶技术,是世界上最先烧造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陶瓷的发明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人类第一次学会用黏土等天然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制造出的一种重要的人造材料。
二、陶瓷
【讨论】: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哪些陶瓷制品?
2、知道我国最为著名的陶器、瓷器产地在哪里吗?
教师点评,多媒体展示几种陶瓷制品。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二】阅读P55——P57的有关内容,思考与讨论下列问题:
1、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是什么?手工制造陶瓷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步骤)
2、对于一般烧制的陶瓷制品,有什么共同的缺陷呢?怎样弥补?
3、在普通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元素,烧制时的空用量不同,都会影响彩釉的颜色,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点评学生讨论结果,并多媒体展示
【讨论】
1、假如一辆普通的汽车在沙漠里行驶,在汽车零件不坏的情况下,最怕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2、汽车行驶时,为什么经常要加水?
【学生阅读】陶瓷的新发展?(课件展示陶瓷新发展)
[过渡] 水泥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下面我们来学习了解水泥的有关知识,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我们附近的海螺水泥厂实地考察一番。
三、水泥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三】阅读P57——P58的有关内容,思考与讨论下列问题:
1、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是什么?主要设备呢?
2、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主要性能是什么?
3、什么叫水泥砂浆?什么叫混凝土?
4、水泥的性能是如何表示的?
5、原料中的石膏的作用是什么?
点评学生讨论结果,并多媒体展示。
【小结】列表比较玻璃、陶瓷、水泥的原料、反应原理、主要成分等。(见课件)
[板书设计]
一、玻璃
1、生产玻璃原料: 主要反应: 成分:
2、玻璃态物质:没有一定的熔点,而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变为液态。
3、特种玻璃:石英玻璃、光学玻璃、彩色玻璃、钢化玻璃等。
钢化玻璃:普通玻璃在电炉里加热软化后急速冷却而成的。
彩色玻璃:在制造玻璃的过程当中,加入了金属氧化物
变色玻璃:
4、玻璃的新发展——光导纤维
二、陶瓷
1、主要原料:黏土
2、手工制陶瓷过程:1.混合 2.成型 3.干燥 4.烧结 5.冷却 6. 陶瓷器
3、彩釉:
4、陶瓷的主要性能:
5、陶瓷的新发展——高温结构陶瓷
三、水泥
1、水泥主要原料:粘土、石灰石、适量石膏(辅料)
2、主要成分: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
3、主要性质:水硬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