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对比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对比分析
李勇 杨娴
长沙市三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 方法 根据患者的意愿将43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成2 组,其中观察组19 例, 接受胸腔镜手术;对照组24 例,接受开胸手术。现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以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腔镜手术可以安全可靠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该术式值得临床上 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开胸手术; 胸腔镜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胸腔镜手术是始于20 世纪90 年代的微创外科手术之一[1],目 前已应用于多种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本研究即旨在对比分析开腹手 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3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包括房间隔缺损18 例,室间隔缺损 25 例;术前心功能NYHA 分级为Ⅱ级33 例,Ⅲ级10 例;男性27 例,女性16 例;年龄5.5~18.5 岁,平均(12.8plusmn;5.9)岁;体重 18.4~57.3Kg,平均(38.1plusmn;11.7)Kg;心胸比率0.43~0.59,平均(0.51 plusmn;0.04)。根据患者自己的意愿将他们分成2 组,其中观察组19 例患 者,包括房间隔缺损8 例、室间隔缺损11 例,接受胸腔镜手术;对 照组24 例患者,包括房间隔缺损10 例、室间隔缺损14 例,接受开 胸手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比性。
1.2 手术方法
胸腔镜先心病修补术步骤如下:①手术者置患者于仰卧位,给予 患者单腔或双腔气管插管下全麻。②手术者抬高患者右胸30deg;,并 对其股动脉、股静脉进行插管,建立体外循环。③手术者在患者右 胸胸壁做3 个长度均为1~2cm 的小切口,第1 切就口位于胸骨右旁 第4 肋间,第2 个切口位于右腋中线第7 肋间,第3 切口位于右腋 中线第3 肋间。④手术者在胸腔镜下确定右隔神经,并从右隔神经 上方切开患者的心包。⑤在开始体外循环后,手术者采用套带法阻 断患者的上腔静脉以及下腔静脉,并在患者的升动脉根部插冷灌针, 阻闭升主动脉[2]。⑥手术者采用冷晶体心脏停博液顺行灌注心肌, 并用冰盐水对患者的心脏进行降温[3]。⑦等待患者心脏停跳满意后, 手术者平行房室沟切开右心房,在右心房壁缝2 针牵引线。如果是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者经缺损放置引流管,并探查有无其他心 脏畸形;如果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者经卵圆窝置左房引流管。 ⑧在缝闭房间隔之前,手术者首先应膨肺使患者的左心室充满血液; 其次从升主动脉的冷灌针吸引排气,并摇动手术床使患者头低位; 再次压迫患者心脏及升主动脉根部,压住右冠状动脉后开放升主动 脉,缝合右心房切口;最后开放上腔静脉以及下腔静脉[4]。⑨在复 温后可以停止给予患者体外循环,手术者拔出各类插管,间断缝合 心包切口,并在胸腔镜切口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术毕。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 数plusmn;标准差( plusmn;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比较;计量资料之间的比 较采用成组设计t 检验,率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以及术后呼吸机辅 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显 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 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 x plusmn;s)
备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有2 例出现了并发症,包括1 例右侧气胸,1 例右腋下切 口液化,伤口愈合延迟;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对照组未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