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路面基层施工学习材料精要.doc

发布:2016-04-12约2.03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路面基层施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层材料与材料组成设计 第三节 半刚性基层施工 第四节 粒料类基层施工 第五节 柔性与刚性基层 第一节 概述 一、路面对基层的要求 沥青路面的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它承受由沥青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因此,沥青路面的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是保证路面板具有均匀而稳定的支承、防止唧泥和错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层次,并能为面层混凝土板施工提供方便。 基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虽然比面层小,但是仍然有可能受到地下水和通过面层渗入雨水的浸湿,同时也会产生一定幅度的温差变化和低温的作用。因此路面的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水稳性和良好的抗冻性以及良好的抗冲刷和抗裂性能。基层表面虽不直接供车辆行驶,但仍然要求有较好的平整度,这是保证沥青面层平整度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度的基本条件。 当基层厚度较大时,为保证工程质量可分为两层或三层铺筑。当采用不同材料修筑基层时,基层的最下层称为底基层,对底基层材料的要求可降低一些。 总结:路面对基层的要求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具有足够的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 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 具有较小的收缩性 具有足够的平整度 与面层具有良好的结合性 二、基层的基本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路面基层按结构组合设计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柔性基层材料,包括级配型集料、嵌锁型碎石以及沥青碎石混合料等; 第二类是半刚性基层材料,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和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等;综合稳定类 第三类是刚性基层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贫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等; 第四类是复(混)合式基层,即上部使用柔性基层,下部使用半刚性基层。 1.柔性基层: 用热拌或冷拌沥青混合料(大粒径沥青碎石)、沥青贯入碎石、以及不加任何结合料的粒料类等材料铺筑的基层。柔性基层可用于各级公路。 2.半刚性基层 半刚性基层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类的材料铺筑一定厚度的基层。 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按其组成结构状态分为均匀密实结构、悬浮密实结构、骨架密实结构和骨架空隙结构。 均匀密实型是指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如石灰土、水泥土、二灰土等。 悬浮密实、骨架密实和骨架空隙结构均是指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粗粒土。三种类型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混合料压实后,集料中粗颗粒间空隙体积与压实后起填充作用的细料体积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半刚性材料基层适用于以下范围: (1)水泥稳定类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对冰冻地区、多雨潮湿地区宜用于下基层或底基层 。石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以及三、四级公路的基层。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基层和上基层骨架密实型的稳定集料。 (3)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和各级公路的底基层均可采用悬浮密实型混合料。 (4)骨架空隙结构型混合料具有较高的空隙率,适用于考虑路面内部排水要求的基层。 3.刚性基层 用普通混凝土、低强度等级混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做的基层。贫混凝土基层与其它基层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较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良好的抗冲刷性和抗裂性,多孔透水贫混凝土还兼有内部排水功能。 第二节 基层材料与材料组成设计 一、基层组成材料及要求 1、路面基层用土的分类 土作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骨架,按照土中单个颗粒(指碎石、砾石和砂等颗粒)的粒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为下列三种,即: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 (1)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砂和石屑等)。 (2)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26.5mm,且其中小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砂砾土、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3)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7.5mm,且其中小于31.5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二)对基层用土的技术要求 对路面基层用土的一般要求是易于粉碎,满足级配要求,便于碾压成型。 1.液限与塑性指数 水泥稳定细粒土的液限不应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大于17。对中粒土和粗粒土,如土中小于0.6mm的颗粒含量在30%以下,塑性指数可稍大。实际工程中,宜选用塑性指数小于12的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宜采用石灰稳定,或用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 2.颗粒组成 一般地说凡能被粉碎的土都可用水泥稳定,其最大颗粒和颗粒组成应满足规范的要求。最大粒径过大,拌和、摊铺、压实均有困难,表面平整度也难达到要求。最大粒径过小,则水稳性不足且投资增加。 对细粒土,土的不均匀系数Cu应大于5。对中粒土和粗粒土,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