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活动调节与药物影响习题与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血管活动调节及药物影响习题及答案
理论题
1.什么是血压?常用单位有什么?测量方法有哪两种?
答: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流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4分),单位为pa、kpa或者mmHg。1mmHg=0.133kpa(2分)。测量方法有直接测压法和间接测压法。(4分)
2.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
答:(1)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2分);(2)心脏射血(2分);(3)外周阻力(2分);(4)主动脉及大动脉的储器作用(3分)。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答:(1)心脏搏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主动脉及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每项2分)
4.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
答: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时释放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2分),可与心肌细胞膜上β1受体结合(2分),可导致心率加快(2分),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力增强(2),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2分),这些效应分别称为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5.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
答: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时释放递质是乙酰胆碱(2分),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2分),可导致心率减慢(2分),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力减弱(2分),房室交界的传导减慢(2分),这些效应分别称为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6.压力感受性反射反射弧的构成?
答:降压反射的感受器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神经末稍,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2分);传入神经是颈动脉窦神经和主动脉弓神经(减压神经);中枢为位于延髓(4分)。传出神经是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4分)。
7.耳缘静脉注射酚妥拉明后再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血压如何变化?机制?
答:耳缘静脉注射酚妥拉明后再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血压略升或不变(2分)
静脉注射酚妥拉明后,酚妥拉明阻断了与血管收缩有关的α受体(4分),再给与去甲肾上腺素后,其α效应被阻断,所以血压升高不明显或是血压不升高(4分)。
8.动脉血压是如何保持稳定的?
答:当血压升高时,血管壁牵张程度增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加(1分),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减压神经)(1分)传递到心血管中枢(延髓)(1分)。心迷走神经紧张增强,交感神经紧张减弱,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减弱(2分)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2分)。
相反,当血压下降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减压反射过程减弱,使人体血压保持相对稳定(3分)。
9.牵拉一侧颈总动脉血压会如何变化?机制?
答:牵拉一侧颈总动脉:血压下降(2分)
颈总动脉受到牵拉,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2分),通过减压反射,心迷走中枢兴奋,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抑制(3分),使得心率减慢,心排出量减少,外周阻力下降,故血压下降(3分)。
10.夹闭一侧颈总动脉血压会如何变化?机制?
答:夹闭一侧颈总动脉:血压升高(2分)
夹闭颈总动脉后,几乎没有血流通过颈总动脉,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2分),心迷走紧张性减弱,交感神经紧张性加强(3分),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升高,故血压升高(3分)。
11.电刺激减压神经血压如何变化?
答:电刺激减压神经:血压下降。(2分)
答:减压神经为减压反射的传入神经(2分),给予减压神经电刺激,使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增加(2分),通过减压反射,心迷走中枢兴奋,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抑制(2分),使得心率减慢,心排出量减少,外周阻力下降,故血压下降(2分)。
12.电刺激迷走神经血压如何变化?
答:电刺激迷走神经:血压下降。(2分)
电刺激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末梢释放Ach增多,作用于心脏M受体,进而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8分)
13.耳缘静脉注射肾上腺素(AD)血压如何变化?
答:耳缘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血压先升后降
肾上腺素对α受体和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大剂量的以兴奋α受体为主,激动皮肤、肾脏、胃肠道部位的血管平滑肌上α受体,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小剂量的肾上腺素以兴奋β受体的效应为主,主要激动骨骼肌、肝脏等部位β2受体引起血管舒张,血压下降,耳缘静脉给入肾上腺素后先表现α受体激动效应,随着药物的代谢表现β受体激动效应。故肾上腺素对血压影响是先升后降的。
14.耳缘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血压如何变化?
答:0.01%去甲肾上腺素:血压上升(2分)
去甲肾上腺素是α、β受体激动药,激动α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上升(4分),激动心肌β1受体结合,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加(4分),所以使血压上升
15.耳缘静脉注射乙酰胆碱(Ach)血压如何变化?机制?
答:耳缘静脉注射乙酰胆碱:血压下降(2分)
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M受体结合(2分),使心率减慢(2分),收缩力减弱(2分),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