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小组的筹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讲 小组的筹备(形成)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开办小组的基本原因和需求评估的基本形式,理解并掌握寻找案主真实需求的主要方法。 2.通过学习,了解确定小组目标和选择小组组员的基本方法,明确组前准备工作对顺利开展小组工作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制定小组计划书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小组筹备 2.难点:小组的筹备技巧与小组计划书 一、评估需求和确定目标 (一)评估需求 1.需求评估的形式 (1)以机构或社工的需求为主的评估 它是指机构或社工主动地要求开办小组,并以此为基础主观地认为,小组工作方法是解决案主问题的最佳方案的需求评估方式。 (2)以案主的需求为主的评估 它是指机构或社工在全面了解案主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案主的真实需求所作出的评估。 2.需求评估的过程 小组的需求评估过程通常由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制定干预方案等三个环节组成。 (1)收集资料 它主要是指通过访谈、问卷、量表、文献回顾和资料查阅等方法,收集各种有关小组和组员的资料。 (2)分析资料 它主要是指社工对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研究、计算和归类。其目的是为制定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制定干预方案 它主要是指社工基于资料分析而确定的切实可行的介入和干预的策略。 案主需求不等于工作者的需求 案例1: 小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时,他在专业学习中认为小组工作的手法既经济,又可以用群体压力改变某些人的行为问题,所以,他认定小组工作的方法是最有效的。现在他到一个社会福利机构工作,发现社区有一些所谓的“问题青少年”,他们经常逃学,聚众滋事。小王自己认为这些孩子的问题具有同质性,都是行为问题,适合用小组工作的手法。小王觉得自己喜欢小组工作,也具备小组工作的理论技术。于是,他就选择了小组工作的方法去帮助这些“问题青少年”。 与案主同行进行需求评估 案例2 小刘最近参加了“世界宣明会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工作,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评估流浪儿童的需求,制定介入方案。小刘用了两个多星期去和流浪儿童接触,她甚至与孩子们一起捡垃圾,一起吃饭,到他们的住处和他们一起玩耍。没想到奇迹发生了,孩子们从开始的防备、躲避,到现在接纳她并把小刘当做自己的朋友看待。小刘他们听到了许多孩子流浪的真实故事,包括他们被成人利用,被警察收容,被他人歧视等经历,也听到了许多孩子要求读书,回家,爱等真实期望。由此,小刘找到了孩子们的真实需要,她正在决定帮助这些孩子。 (二)确定目标 1.确定小组目标 (1)机构的目标 (2)社会工作者的目标 (3)成员的目标 2.确定小组目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小组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和可测量的 (2)小组目标必须有明确的时间要求 (3)小组目标应该切合实际 (4)小组的子目标必须与总目标相容 (5)小组目标应该尽量使用正面的语言进行表述 案例3: 在流浪儿童支持小组中,工作者由于受到专业影响,很注重对孩子“增权”和“意识提升”目标。所以,在流浪儿童的前期聚会中,工作者极力推动孩子们关注自己的权利,特别是读书等问题,而这些目标对许多初次来这里的孩子太遥远,也没有吸引力。孩子们关注到这里有什么好玩的游戏,有没有食物、药品等物质满足,这里是否安全等问题。所以,小组中工作者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产生很大差距。 二、选择小组成员 (一)评估潜在的组员 1、潜在案主的需要 2、目标的一致性 3、小组成员的兴趣和特长 (二)招募小组组员 1、招募渠道? 2、招募方法。 (三)确定小组的性质、结构、规模 1.小组的组合条件(原则) (1)小组的组员要具有类似的个人目标和某些相似的个人特征; (2)小组的组员应该具有不同的技能、经验和特长。 2. 小组的规模 3. 小组的性质 4.小组的结构 (1)小组的结构化程度 高度结构化的小组是指社工对小组的互动结构和物质结构具有很强的控制力。 非结构化小组是指社工对小组的互动结构和物质结构几乎不做太多的控制。 (2)小组的互动结构 (3)小组的物质结构 (4)小组结构的选择与调整 三、小组的筹备工作 组前会谈和聚会前的准备 1.组前会谈 (1)全面了解组员的个人情况; (2)向潜在的组员宣传小组; (3)说明小组第一次聚会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注意事项等; (4)筛选组员; (5)为那些不适合参加本小组的人员提供相关的帮助或转介服务。 2.聚会前的准备 (1)仔细地考虑聚会的时间和地点; ①聚会的时间 其一、首次聚会的时间长短; 其二、后续聚会的周期与时间长短。 ②聚会的地点 (2)做好人事分工; (3)向组员发出参加首次聚会的正式通知; (4)制定小组的实施方案和备选方案。 四、小组计划书 (一)小组计划书的作用 小组计划书是社工依据小组的实际情况而编制的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1.争取机构或社区对小组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