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语文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docx
202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语文高考仿真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秋之韵
金黄的树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仿佛是大自然最动人的诗篇。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不仅仅带来了果实的丰盈,更带来了心灵的宁静。每当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一片温柔的橙红,与满树的金黄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温暖的画面。这画面让人忘却了生活的忙碌与烦恼,只想静静地享受这片刻的安宁。秋天的美,不在于它的热烈奔放,而在于它那份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宁静之中。它是诗人笔下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画家眼中斑斓的色彩,更是每一个热爱生活之人内心深处的一首歌。
……
1.下列对文中“金黄的树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形容秋天树叶枯萎飘落的情景。
B.描绘了秋天树叶随风摇曳的动态美感。
C.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D.暗示了秋天到来后生命的消逝。
2.文章提到“丰收的季节”,其主要作用是:
A.强调秋天的物质收获。
B.反映了人们对劳动成果的喜悦。
C.为下文描写心灵宁静做铺垫。
D.突显秋天自然景观之美。
3.“这画面让人忘却了生活的忙碌与烦恼”中的“这画面”具体指的是:
A.金黄的树叶。
B.夕阳与金黄树叶相互映衬的景象。
C.秋天的丰收场景。
D.生活中的忙碌与烦恼。
4.文章最后引用“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为了说明:
A.秋天比春天更加美丽。
B.秋天有着独特的韵味。
C.秋天的寒冷比春天更为明显。
D.秋天是诗人作诗的最佳时节。
5.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A.描述秋天的自然景色。
B.抒发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C.展现秋天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宁静。
D.赞美秋天带来的丰收喜悦。
【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C
此题意在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请仔细阅读文章并根据上下文选择最佳选项。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
阅读材料
《城市里的那片绿洲》
在这个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丛林里,有那么一片绿洲,它仿佛是大自然特意留给我们的慰藉。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片绿洲便成了都市人心灵的港湾。这里,树木葱郁,鸟鸣声声,溪水潺潺,让人忘却了都市的喧嚣与繁忙,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这片绿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土地,随着城市的扩张,这块土地也面临着被开发的命运。然而,一群热爱自然的人士站了出来,他们发起了保护运动,最终使得这片土地得以保留下来,并被规划成了一座公园。多年来,它见证了许多人的喜怒哀乐,成为了这个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周围高楼林立,但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显得格外坚强,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关于生命,关于坚持,关于希望。每年春天,当第一缕阳光照在这片土地上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而到了秋天,树叶变黄,飘落,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人们在这里散步,感受着四季更迭带来的变化。
问题
1.文章开头提到的“绿洲”指的是什么?
2.这片绿洲是如何得以保存下来的?
3.根据文章内容,这片绿洲对于城市居民有什么样的意义?
4.描述一下绿洲在不同季节中的景象。
答案
1.文章开头提到的“绿洲”指的是一座位于城市中的公园,它提供了自然环境的体验,使人们得以暂时逃离都市生活的压力。
2.这片绿洲得以保存下来是因为一群热心人士发起了保护运动,成功阻止了土地的开发,并将其规划为公园。
3.对于城市居民而言,这片绿洲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心灵寄托之所,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之余,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4.春天时,绿洲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秋天则树叶变黄,落叶铺地,展现出一派宁静和谐的景象。
这就是本次模拟的现代文阅读题,请注意实际高考试题的形式和难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材料】
《论语·卫灵公》节选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题目】
1.对于以上文段的理解,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
A.孔子认为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他人则可以放宽标准。
B.子贡询问孔子是否有值得终生奉行的一个字,孔子回答说“恕”,意思是对待他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
C.孔子认为,只要做到不怨天尤人,就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D.孔子认为那些善于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讨好别人的人往往都是仁慈的。
E.孔子认为,人应当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争执和矛盾。
正确答案:
B.子贡询问孔子是否有值得终生奉行的一个字,孔子回答说“恕”,意思是对待他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
解析:根据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