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马克思主义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于中国即为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熟知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再前行的路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这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要求。但是仅仅了解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明白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要知道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联系,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回答党领导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题中之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全部实践和理论只有一个主题,这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体现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实践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不仅通过继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来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仅通过继续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来指导党的建设,而且进一步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融会贯通,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相结合的全局看发展。通过创造性地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来指导我们党更好地领导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深入的思考,回顾中国当代史,不得不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成果,在短短十几年内取得了旧中国几十年所不可能有的建设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但是,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由于国际国内种种原因,在相当长时间内,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左”的思想逐渐占了上风,使得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难能可贵的正确认识没能贯彻和坚持下去,直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悲剧。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我们国家面临的是十分困难的局面:十年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创伤,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千帆竞发,中国落在了时代大潮的后面。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我们党义无反顾地带领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同时开始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新思考。1982年在为党的十二大所作的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就是围绕这样一个鲜明的主题展开的。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无比生动的、辩证发展的进程,是一个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历史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13亿中国人民稳步走上了富裕安康的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曙光已经照临东方的地平线。 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成就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08年我国GDP已经超过30万亿元,居世界第3位,比1978年的世界第10位上升了7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07年的近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