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和措施(一).doc

发布:2016-12-11约8.98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和措施(一)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绝对主力,更是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资产规模来看,占据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从经济规模上看,约占我国GDP总产出的65%~70%,从就业规模上看,吸纳的劳动人口约占我国城镇总劳动力的65%。但是,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较为突出的是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上较为混乱,表现为会计基础工作差,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发挥,偷税漏税现象较为严重等,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民营企业长期发展利益,也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1)缺乏必要的金融扶持机制。   民营企业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资金运作水平不高等现实决定了其通过市场融资时资信度必然很低。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系列稳定的融资机制和一整套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因而导致了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狭窄,使得民营企业不敢贸然扩大投资,对外投资信心不足。   (2)会计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会计法规都没有很好地考虑或未考虑民营企业的特点,而且很多会计法规本身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使得民营企业的会计行为没有针对性强的、统一的法律依据,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混乱,同时,现行的会计监管法规对财务造假、违规的惩罚力度过小,对财务舞弊行为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偏轻,没有达到惩戒效果。   (3)政策因素的影响。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营企业产权制度不明确造成的,而民营企业产权制度不明确的重要原因则在于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的合法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现行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总体上向国有企业倾斜,有些行业甚至因为企业的性质属于民营就不允许其进入该行业,这些都使民营企业处于一种不公平竞争的地位。   (4)外在监督的双重缺位。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会计规范体系还不健全,政府财政、税务、统计、审计、工商等部门因受人力、物力的限制,往往只注重审查报表的技术性差错而不注重报表的真实性,缺少对报送虚假信息的责任追究与惩罚措施,而执行社会监督职能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不太愿意从事民营企业审计工作,加重了民营企业财务工作的随意性。   2.微观因素分析   (1)企业产权不清。   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家庭财产和企业资产划分不清,该部分民营企业创建之初将业主家庭财产视为企业资产任意调用却未按资产入账;创建成功之后则又将企业资产视为业主家庭财产,业主家庭支出视为企业成本导致企业资产流失。同时民营企业还存在原始产权主体界定模糊现象。一方面家庭成员之间产权界定不清;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与外界产权关系不清。这种产权不明晰的现象,直接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主体不明确。   (2)管理模式僵化。   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投资者兼任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民营企业中,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其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往往职责不分并容易越权行事,这使得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职能难以发挥作用。   (3)企业领导者素质不高。   据全国工商联2000年对全国30个省市30.7家私营企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实有资金在1000万元以下的业主中,文盲占0.2%,小学占20.8%,初中占22.6%,高中占40.7%,大学及以上占15.7%,有40%的经营者看不懂财务报表。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分经营者根本无法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对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不能准确把握,根本谈不上财务管理。   二、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约束、引导机制   (1)健全会计法规,加大惩治力度。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及惩戒措施,如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和《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美国的《中小企业法》和《公平执行中小企业法案(1996)》等。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国家立法机关应尽快制定出专门适用于我国民营企业统一会计行为的法律规范,减少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随意性。通过立法确立会计主体和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以规范相关责任人的财务管理行为。   (2)规范会计基础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