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煤矿措施审批规章制度.doc

发布:2017-03-10约5.92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张沟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管理制度 编制单位:生产技术科 编制时间:2012年12月6日 张沟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管理制度 为有序进行作业规程与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会审、审批,提高规程、措施执行力,特制定以下制度: 1、 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 1.1 编制原则 1.1.1 作业规程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相关技术规范及集团公司相关规定编制。 1.1.2 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矿井管理水平。 1.1.3 工程开工前,必须严格按照“一个工作面、一个规程”的原则编制作业规程,不得套用以前作业规程,严禁无规程、无措施组织生产。 1.2 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均由施工单位编制,防突设计、措施由防突科编制,串联通风、瓦斯排放等瓦斯管理类安全技术措施等由通风科编写。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编制要做到内容齐全,语言简明,准确规范,思路清晰,易于理解;图表满足生产需要,采用规范图例,内容和标注齐全,比例恰当、图面清晰,按章节顺序编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做到章节标准化,各类图表格式化,采用计算机编制。 1.3 编制作业规程,必须具备下列文件及资料: 1.3.1 已经批准的有关设计文件及资料; 1.3.2 已批准的地质说明书; 1.3.3 通风、防突系统相关资料; 1.3.4 供电系统图和机电设备资料; 1.3.5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 1.3.6 有关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工作面交接班制度、“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爆破管理制度、巷道维修制度、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等。 1.4 作业规程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制范围的划分 1.4.1 以下工程施工或作业必须编制作业规程 ⑴ 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 ⑵ 井巷掘进(长度大于100m的煤巷或大于60m的岩巷); ⑶ 大型硐室的施工。 1.4.2 以下工程施工或作业必须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⑴ 简易车场的施工; ⑵ 局部巷道的施工(长度小于100m的煤巷、小于60m的岩巷); ⑶ 小型硐室的施工; ⑷ 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过断层、破碎带、处理冒顶、防片帮、仰采、大坡度采煤等; ⑸ 巷道开口、贯通、过断层、通过复杂地质带、挑顶、扩帮、施工临时水仓、绞车房、巷道修复等; ⑹ 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形式发生变化,与作业规程或原施工措施不符或不一致的; ⑺ 井下进行电焊、气割及使用电锤作业; ⑻ 井下进行探放水作业; ⑼ 通风设施的构筑施工; ⑽ 通风系统调整; ⑾ 串联通风; ⑿ 井下有计划大面积停电后恢复供电; ⒀ 井下供电、排水、提升、运输、压风系统的大型检修; ⒁ 井下应急预案、抢险救灾的演习; ⒂ 井下其他需要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的施工或作业。 1.4.3 采煤工作面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对原作业规程进行修改和补充: ⑴ 现场地质条件与提供的地质说明书不符的; ⑵ 现场需要采用与作业规程规定的工艺不同的; ⑶ 采煤工作面以及上、下付巷超前支护支护方式需变更的; ⑷ 发现作业规程有遗漏的; ⑸《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的其他需要修改补充内容的。 1.4.4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重新编制作业规程: ⑴ 地质条件和围岩有较大变化; ⑵ 改变了原巷道规格和支护形式; ⑶ 改变了原施工工艺和主要工序安排; ⑷ 原作业规程与现场情况不符,失去可操作性。 1.5 作业规程编制格式 1.5.1 作业规程页面格式及字体 ⑴ 页面设置:纸张大小为A4,上、下、左、右页边距为2cm,装订线为0.5cm。 ⑵ 作业规程封皮名称采用一号宋体,下面部分为三号宋体。其中涉及到的人名、批准日期、审批意见必须为手写。 ⑶ 作业规程会审意见标题采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下面部分采用四号宋体。 ⑷ 作业规程“目录”两字为二号宋体加粗、居中、两字间空四格,与正文空一行,目录中章为四号宋体加粗,节为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5。 ⑸ 作业规程内容中章的字体采用三号宋体加粗,节为四号宋体加粗,正文内容为四号宋体;表格标题为小四号宋体,表格内容为五号宋体,页眉、页脚为五号宋体;正文行间距为25;章、节标题段前0.5行、段后0.5行,表格标题段前0.5行,并在标题上标注“附表1、附表2……”。 ⑹ 作业规程贯彻学习和考试记录标题采用三号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