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8课时生)20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方案(学生版).doc

发布:2016-12-06约1.8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计划(48课时) (学生版) 2013年2月修订 一、总体指导思想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文件和中宣部、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05改革方案的精神,进行该课程的建设。 二、课程教学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活动分为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部分: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和课程考核环节。本课程教学目的是积极培育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课堂教学环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每周4课时,共48课时,12个教学周。 教师课堂讲授内容(42课时) 要求突出重点,并围绕以下几点展开:讲清楚研究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也就是整本书的结构和体系,每一章的结构和体系)、讲清楚课程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师要清晰地列出每一章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结合案例阐明原理运用(要结合案例解读原理)。 2、学生参与课堂讨论(6课时) 每学期组织课堂讨论和主题发言不少于3次,两次为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第三次为读书笔记交流,具体要求为: (1)三次讨论课内容 ①第一次、二次讨论课:社会热点问题交流 分别安排在教学周第6、8周,讨论内容在开学零周经教研室集体讨论决定,主要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某一原理解读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以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塑造正确价值取向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特点。 2012-2013(2)学期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主题: 第一次社会热点讨论:教学周第六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解读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参考主题:1)幸福观; 2)环保问题:PM2.5说明了什么?如何看待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 3)中国的国家形象与民族复兴 第二次社会热点讨论:教学周第八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解读社会热点问题 参考主题:1)消费观 2)城市病 3)大学生创业活动:萝卜哥牵手“上海萝卜哥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 1)介绍你阅读的书目的主要内容; 2)你对该书的总体印象和认识; 3)你对该书内容中的那个部分印象最深?请谈谈你的个人体会。 (4)读书笔记要求不少于1000字,第10周前递交,并于第12周进行课堂交流。抄袭者该项成绩为零。 (三)课程考核环节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分值为50%;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分值为50%。考试成绩计算:阅读摘要20%+课堂讨论10%+实践活动情况10% +课外阅读笔记10%+课程考试书面成绩50%。读书笔记和阅读摘要不做,原则上本课程必须重修。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计算:阅读摘要20%+课堂讨论10%+实践活动情况10% +课外阅读笔记10%,共计50分。加强诚信引导,凡是平时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有虚假行为的学生,根据情节平时成绩应当受严重影响。课程提交的所有材料教师都要进行形式审查,形式不符合要求,必须酌情扣分。考勤情况记录采取倒扣分方式,原则上旷课一次扣5分,旷课四次平时成绩为零,旷课六次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2、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计算:课程考试书面成绩卷面分数为100分,期末成绩按50%比例计入总评成绩。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形式,实行考教分离原则。课程考试围绕教师讲授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出题。试题形式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卷面考核成绩达不到50分,不能与平时成绩相加,其总评成绩为期末卷面实际分数。 3、补考与答疑 补考一般安排在下一个学期开学前一周,采用期末考试备用卷,期末考试无故旷考者、作弊者不能参加补考,补考成绩仍然是平时成绩+补考卷面成绩,最高不超过75分(因事假、病假未参加期末考试者除外)。 (四)其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成绩分值分布情况 考核内容 所占分值 阅读摘要 20% 课外读书笔记 10% 讨论交流 10% 产学合作心得体会 10% 卷面成绩 50% 共计 10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 2013年2月22日 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