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_以鸟巢_水立方和央视新大楼为例_梁爽.pdf

发布:2017-05-25约1.34万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先锋论坛 Pioneer Forum 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 —— 以鸟巢、水立方和央视新大楼为例 Post-Modernism Architecture in China: The Birds Nest, Water Cube and the CCTVs New Building as an Example 梁 爽 Liang Shuang 祁嘉华 Qi Jiahua 中中图分类号 TU-80 图分类号 2008年8月,中国奥运,惊艳世界,与此同 二元并列和矛盾共处,即在建筑中追求信息的 文文献标识码 B 献标识码 时,中国的奥运建筑也引起了世人的广泛瞩目。 复杂性和矛盾性,突破建筑的惯常做法。正如 文文章编号 1003-739X(2010)07-0004-03章编号 自申奥成功以来,在北京乃至整个中国掀起的 有的学者所总结的那样:从实质上看,后现代 奥运建筑热,在社会上引起过不少的议论。北 主义建筑是一种忽视形象与功能相联系的形式 [3] 摘摘 要 要 作为一种标志性建筑,奥运场馆的文化意义 京作家曾哲在完成长篇纪实文学《觉建筑•奥运 主义的设计 。 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露出来。面对那些花费巨资兴 2008》后,曾专门撰文指出:“中国的建筑业 2 代表性建筑解读 建起来的各种建筑,我们既可以透过材料、造型、工 正处在一个急剧动荡急剧变化的时代,几乎所有 艺等外观去进行美学审视,也可以超越这些建筑的物 的世界建筑观念,在成熟发展变化了数百年后, 2.1 “鸟巢” 质属性,从周边环境、当时国情、设计理念等角度进 差不多在一夜之间,涌进了中国。被北京奥运建 行关注,解读其中潜藏着的文化内涵。该文力图将这 筑的这一机会,推演到了极至。”[1]北京这座有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 两个方面进行整合,对“鸟巢”、“水立方”、央视 着数百年历史的都城,在短短几年之内迅速出现 主体育场。这一巨型体育场的设计是由2001年 新大楼这几个代表性的建筑逐一展开分析,在归纳美 了一批“后现代”建筑,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 国际建筑界“普利茨克”奖获得者瑞士建筑师赫 学效果的同时揭示其中的文化意义,对这些将载入史 时,也隐隐显示着中国建筑的走向。与此同时, 尔佐格和迪穆龙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 册的建筑进行比较全面的解读。 建筑界代表性的学术刊物上也发表了不少这方面 的。设计者们对这个场馆几乎没有做装饰性处 关关键词 键词 后现代主义 代表性建筑 审美文化解读 的文章,可以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