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注:(1)已知人群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中患者的比例为p,则可认为这个人群中此基因频率为p,由此可计算女性中患病的频率为p2。如色盲男性中发病率为7%,女性中发病率为(7%)2≈0.5%。 (2)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变化不同 ①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子代中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但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 ②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若一个种群尚未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则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 3.舞蹈症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人群中每2 500人就有一个患者。一对健康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两人离异后,女方又与另一个健康的男性再婚,这对再婚的夫妇生一个患此病的孩子的概率约为( ) 答案 C 3.掌握两类“判断方法” (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判断方法 ②判定方法: a.选取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判断。 b.让突变体自交,观察子代有无性状分离而判断。 (2)基因突变类型及判定方法 命题点2 变异原理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典例】 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如图)。 (1)过程①的育种方法是 ,其原理是 ,最大的优点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③→④的育种方法是 ,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为aaB_的类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 。 (3)过程②→⑤的育种方法是 ,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 ,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4)过程②→⑥→⑦的育种方法是 ,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最大的优点是 。 [慧眼识图·获取信息] 答案 (1)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2)杂交育种 1/2 (3)多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 (4)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对点小练】 A.通过多次射线处理,实现人工诱变 B.通过连续自交,逐代筛选获得 C.先用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 D.先用秋水仙素处理,再用花药离体培养 1.(2017·太原期末)现有基因型为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玉米幼苗,希望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要短时间内达到育种目标,下列育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 解析 将AaBbDd所产生的配子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再对AbD单倍体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则可在最短时间内获得AAbbDD目标品系。 答案 C 2.(2017·经典高考)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决定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________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2)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①,使早熟基因逐渐 ,培育成新品种1。为了加快这一进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的 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2,这种方法称为 育种。 (3)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可以推测该变异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由此造成不规则的 ,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 ,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状也很难稳定遗传。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选择育种方法③,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不断制备 ,成本较高。 (4)新品种1与新品种3均具有早熟性状,但其他性状有差异,这是因为新品种1选育过程中基因发生了多次 ,产生的多种基因型中只有一部分在选育过程中保留下来。 解析 (1)只有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方可遗传给后代,才具备育种价值。(2)新品种1由“自交”选育而成,自交可提高变异基因的纯度。为加速育种进程,可采集变异株的花药,通过“单倍体育种法”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3)发生染色体组变异后,可致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进而导致同源染色体分离不规则,并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低的配子,因而难以形成足量的受精卵;图示育种方法③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最大优点是可保持遗传性状稳定性,但不足之处是需不断制备组培苗,育种成本相对较高。(4)与新品种3的育种方法相比,新品种1培育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产生了多种基因型,由此导致多种性状差异。 答案 (1)遗传 (2)纯合 花药 单倍体 (3)染色体分离 配子 组培苗 (4)重组 育种方法的选择应特别关注“最简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