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海岛礁海域石斑鱼资源养护技术规范.pdf

发布:2025-02-11约2.4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海岛礁海域石斑鱼资源养护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南海岛礁海域石斑鱼资源养护的海域选择和资源调查与评估要求,描述了资源养护、

监测与效果评估的方法,提供了石斑鱼资源养护管理的指导意见。

本文件适用于南海岛礁海域石斑鱼的资源养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2763.9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SC/T9401.6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第6部分:放流物种质量

SC/T9401.7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第7部分:检验

SC/T9401.11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第11部分:投放

SC/T9403.5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规范第5部分:海洋渔业资源调查

SC/T9405.5岛礁水域生物资源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第5部分:礁栖性鱼类资源调查

SC/T9405.7岛礁水域生物资源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第7部分:渔业生产调查

SC/T9417.4人工鱼礁资源养护效果评价技术规范第4部分:调查

SC/T9417.5人工鱼礁资源养护效果评价技术规范第5部分:评估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礁栖石斑鱼Reef-inhabitinggroupers

自然栖息于珊瑚礁或岩礁海域的石斑鱼亚科鱼类。

生物资源养护Biologicalresourceconservation

通过修复和改善生物的栖息地环境,对资源受损的某种或多个物种进行种群重建,增加生物多样性

和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保护和恢复生物资源。

石斑鱼生物量Grouperbiomass

栖息于某一岛礁海域的石斑鱼数量或重量。

环境DNAEnvironmentalDNA

是指从环境样本中提取的所有DNA的集合,包括环境微生物以及从生物体上脱落下来的活细胞DNA

和因生物死亡后细胞破碎而游离出的胞外DNA。

4海域选择

根据岛礁环境特点,结合历史资料、捕捞生产信息以及资源生态环境的本底调查资料,针对不同

种类的石斑鱼,选择合适的资源养护海域。

养护海域应符合SC/T9401.4的规定,且满足下述条件:岛礁为天然珊瑚礁或岩礁,水流较缓且

附近底质起伏而又多石砾;水深1m~100m,溶氧量≥5mg/L,盐度10~36。

5生物量调查与评估

按照SC/T9405.5规定的方法对养护海域的石斑鱼生物量进行调查和评估。

6养护方法

鱼种选择

根据目标海域功能定位和海域环境,选择目标海区及其周边海区现有或历史上存在的石斑鱼种类

为养护目标种类。南海岛礁海域可选择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fuscogutt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

和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leopardus)为目标种类。

亲鱼的投放

6.2.1亲鱼来源要求

应捕自天然海区或是原种场保种的石斑鱼原生种。

6.2.2亲鱼质量要求

按照SC/T9401.7规定的方法对亲鱼进行检疫,除满足不携带病原的条件之外,还需达到以下要求:

a)体色正常、体格健壮、无外伤、无畸形;

b)性腺发育良好、雌性亲鱼腹部膨大且柔软,轻压雄性亲鱼腹部能流出乳白色精液;

c)反应灵敏、活力好。

6.2.3亲鱼投放方法

按照SC/T9401.11规定的方法在岛礁海域进行亲鱼投放。

石斑鱼苗种的投放

6.3.1苗种来源要求

培育苗种的亲鱼应捕自天然海区或是原种场保育的原生种,不使用近亲繁殖亲鱼的后代。

6.3.2苗种质量评价

按照SC/T9401.6和SC/T9401.7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评价苗种质量。

6.3.3苗种投放方法

按照SC/T9401.11规定的方法进行石斑鱼苗种投放。

7监测方法

水环境调查

按照SC/T9417.4规定的方法对养护海域的水环境进行调查,包括水文、水体化学和表层沉积物。

渔业资源调查

按照SC/T9403.5和SC/T9405.5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对养护海域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