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加强充填环节控制降低堵管事故率.pptx

发布:2020-02-26约1.53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 岱庄煤矿洗选厂“煤泥水治理QC小组” 成立于2006年5月2日,是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临时组成的现场攻关型QC小组,小组成立的目的是着手研究实施煤泥水治理问题,避免洗水外排。;4; 因此,经过小组全体成员讨论,选择“降低循环水浓度”作为活动课题。 ; 小组人员对洗选厂现有洗煤生产状况、煤泥压滤能力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认为循环水浓度较高存在诸多因素。除职工责任心不强、操作水平差、压滤机本身等影响压滤处理能力造成煤泥水不能及时压滤导致循环水浓度高外,洗选厂现有煤泥水处理问题困难还存在于煤泥水沉降效果不好,导致底流浓度低,煤泥打压时间长,给洗煤生产任务的完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主要问题体现在絮凝剂加药方式的不合理,用于加药的搅拌桶比较小,即加即用,絮凝剂不能充分地溶解于水中就进入了煤泥水管路与煤泥水发生絮凝作用,其絮凝效果可想而知。因此煤泥水治理的瓶颈在于降低循环水浓度,循环水浓度的降低取决于煤泥水的絮凝沉降效果。 通过现状调查确定了小组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为具体分析各种原因和确定要因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六、原因分析;序号;序号; 制定了对策后,由维修车间抽调维修人员进行新搅拌桶的改制和安装,新搅拌桶使用原浮选系统闲置设备,同时改造和安装了新的药剂管路,将搅拌桶安装地点由二楼挪到三楼。该项目主要有主管维修的副厂长孙向栋和维修车间主任刘信清负责盯靠完成。 絮凝药剂的配比和用量通过多次煤泥水絮凝沉降试验来确定,试验工作主要由沈海东、郑刚、刘丽三人小组完成。每天采取新的煤泥水样,测定出浓度,然后根据该浓度配制出试验所需要的不同浓度的煤泥水,通过不同药剂的使用量确定各种浓度下所需要的最佳药剂量。 试验结束后,根据试验结果和现场新搅拌桶的容积及每天的洗煤量确定每天需要配制的絮凝药剂的量,并通过多天实际生产观察效果,及时作出调整,积累经验数据。; 经过搅拌桶改造,配制出絮凝剂溶液的效果非常好,同时改变了过去单一??加聚丙烯酰氨药剂的做法,同时配比使用增强药剂,提高了絮凝能力,底流浓度由过去的260—350G/L提高到了380—560G/L,缩短了打压时间,加快了煤泥压滤速度,每天可增加2—3个循环,大大提高了压滤车间煤泥处理能力。同时由于煤泥水沉淀速度加强,浓缩池溢流水变得较为清澈,大大降低了循环水浓度,经过试验验证,循环水的浓度由过去的35G/L以上大都降为25G/L以下,有效促进了洗煤生产。; 改造后的煤泥水沉降效果虽然很好,但由于应用于生产时间较短,可能会有一些臆想不到的问题会出现,所以很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巩固。 (1)要求联合泵房司机注意观察浓缩池变化,注意 防止跑黑水和压耙子等问题出现。 (2)药剂添加人员要根据每天煤质变化情况和煤泥水絮凝实际效果及时作出调整,加大或减少药剂用量,不能一成不变。 (3)压滤车间人员要对每天打压时间和卸料难易的实际情况做好记录并及时汇报。 (4)技术人员要根据以上各个方面综合考虑煤质变化、颗粒组成等引起的一系列药剂用量、絮凝、打压、卸料等效果,及时分析并作出作出调整,保证煤泥水的良好处理效果,保证洗煤车间正常生产。; 根据本次小组活动前后所取得的良好成绩和做法以及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小组人员将认真总结,作出分析,为今后继续组织类似的质量管理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更好地促进生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