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内科学郁病血证痰饮消渴.pptx

发布:2020-02-23约2.03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3;4;5;6;7;8;9;10;11;12;13;2019/12/9;2019/12/9;2019/12/9;2019/12/9;2019/12/9;2019/12/9;2019/12/9;2019/12/9;2019/12/9;2019/12/9;痰 饮;[概 述];病因病机 三焦气化失宣是形成痰饮的主要病机 本病的病理性质,则总属阳虚阴盛,输化失调,因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 痰饮之病变脏腑,主要为肺、脾、肾三脏及三焦;[诊查要点];二、病症鉴别 悬饮与胸痹 ;2、支饮、伏饮与肺胀、喘证、哮病 ;三、???? 分证论治 (一)???? 痰饮 1.脾阳虚弱 主证: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 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人易吐,口渴不欲 饮水, 兼证: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溏,形体 逐渐消瘦, 舌脉: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 证机概要:脾阳虚弱,饮停于胃,清阳不升。 治法:温脾化饮。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常用药: ; 2.饮留胃肠证 主证: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 心下续坚满, 兼证: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 口舌干燥, 舌脉: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 证机概要:水饮壅结,留于胃肠,郁久化热。 治法:攻下逐饮。 代表方: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 ;(二)悬饮 1.邪犯胸肺证 主证: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 寒,有汗而热不解,咳嗽,痰少,气急, 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 兼证: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 舌脉: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邪犯胸肺,枢机不利,肺失宣降。 治法:和解宣利。 代表方:柴枳半夏汤加减。 ;2.饮停胸胁证 主证:胸胁疼痛,咳唾引痛,痛势较前减轻, 而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 平卧, 兼证: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胀 满,甚则可见病侧胸廓隆起, 舌脉:舌苔白,脉沉弦或弦滑。 证机概要:饮停胸胁,脉络受阻,肺气郁滞。 治法:泻肺祛饮。 代表方: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加减。 ;3.络气不和证 主证: 胸胁疼痛,如灼如刺,胸闷不舒,呼 吸不畅, 兼证:或有闷咳,甚则迁延,经久不已,阴雨更 甚??可见病侧胸廓变形, 舌脉:舌苔薄,质黯,脉弦。 证机概要:饮邪久郁,气机不利,络脉痹阻。 冶法:理气和络。 代表方: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4.阴虚内热证 主证:咳呛时作,咯吐少量黏痰,口干咽燥, 或午后潮热,颧红,心烦,手足心热, 盗汗, 兼证:或伴胸胁闷痛,病久不复,形体消瘦,舌脉:舌质偏红,少苔,脉小数。 证机概要:饮阻气郁,化热伤阴,阴虚肺燥。 治法:滋阴清热。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 ;(三)溢饮 表寒里饮证 主证:身体沉重而疼痛,甚则肢体浮肿,恶寒,无汗 兼证:或有咳喘,痰多白沫,胸闷,干呕,口不渴, 舌脉:苔白,脉弦紧。 证机概要:肺脾失调,寒水内留,泛流肢体。 治法:发表化饮。 代表方:小青龙汤加减。 ;(四)支饮 1.寒饮伏肺证 主证:咳逆喘满不得卧,痰吐白沫量多,经 久不愈,天冷受寒加重,甚至引起面 浮跗肿。 兼证:或平素伏而不作,遇寒即发,发则寒热 ,背痛,腰痛, 目泣自出身体振振响动。 舌脉: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证机概要:寒饮伏肺,遇感引动,肺失宣降。 治法:宣肺化饮。 代表方:小青龙汤加减。 ; 2.脾肾阳虚证 主证:喘促动则为甚,心悸,气短,或咳而气 怯,痰多,食少,胸闷,怯寒肢冷,神 疲,少腹拘急不仁,脐下动悸,小便不 利,足跗浮肿, 兼证:或吐涎沫而头目昏眩, 舌脉:舌体胖大,质淡,苔白润或腻,脉沉细而 滑。 证机概要:支饮日久,脾肾阳虚,饮凌心肺。 治法:温脾补肾,以化水饮。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中 医 内 科 学;一、概念;二、病因病机;二、病机;二、病机;[诊查要点] 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2.有的患者初起时“三多”症状不着,但若于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 ,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病症者,应考虑消渴的可能性。 3.由于本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相关检查 ;一、辨证要点;二、治疗原则;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